拓展德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从职业发展理论来讲,高校教育在德育教学上的问题,将影响职场个体的职业发展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但是高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员德育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一般意义上的德育教学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高等德育教学也成为高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创新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应当积极拓展高校教育中德育教学这一重要组件。
(一)拓展德育教学的内容结构
现代德育是以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为基础,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中心,进而促进社会的现代化的德育。现代德育必然要反映现代社会中人自身道德发展的要求,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围绕高等德育内容的构成上,应该更具广泛性、现实性。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从业者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影响和决定人们劳动的态度和方向,成为决定劳动者素质水平的灵魂,在高校教育内容中居于核心地位。另外,高等德育要指导受教育者运用科学先进的价值理念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学会创造。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包括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不断变化,原有的某些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有可能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出一些新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例如,在科学道德、信息道德、经济道德、网络道德、生态道德等领域特别需要具体的规范,特别需要道德的创造。因此,这也应该是高等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拓展德育教学的教学形式
拓展德育教学的教学形式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条件,选取在教学中已经成形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拓展延伸。
第一,应当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学员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课堂德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根据高等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都要做特殊要求,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形势,适时调整德育目标。将以往的“完人道德”调整为“高等道德”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先进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原则,立足市场经济的实际,提倡“为己利他”的道德建设目标,把“利己不损人”作为道德底线,并且把健全的人格塑造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同时,注重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强化课堂师生双向互动,创造轻松、活泼的德育氛围,保证对学员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聘请知名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作为特殊课堂形式,加强对学员人生观、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总之,无论课堂内外,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德育教育的重点应在学员健康人格的塑造上,使学生明了道德建设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他们才能接受我们的教育。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德育教学效果。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育德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以鲜活生动的实例来感染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的情感判断来塑造道德榜样,唤起对道德善行的崇敬之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自己的道德归宿。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教学录像等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于这些灵活多样、内涵丰富的声、光、图像等教学形式的直观冲击力,增强学员的兴趣,使学员的认识更加深刻,产生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此外,可以利用网授以及远程教学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拓展德育教学空间,克服高校教育教学时空上的局限性,整合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借助网络实施网络教学,可以将专家、学者的精彩专题报告、德育教学录像制作成教学辅导光盘在教学辅导网站上和有条件的教学点进行播放。
这一生动、灵活、便捷的德育教学形式克服了高校教育时空上的制约,发挥了网络便捷、高效、涵盖广、辐射面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德育教学空间,为广大学员提供了全天候德育教学服务。
(三)拓展德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基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高等学习者的德育考核评价有别于其他一般的考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凡是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可以通过知识考试的手段进行考核评价;对于学员的思想观念的考察,可以通过日常管理中的操行鉴定来考核评价;对于学员的行为考核主要由学员工作单位出具考核鉴定和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高等学习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积极进取,可以建立评优奖励制度,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表现差的学员进行批评教育。通过长期的探索以及多年以来高等教学的实践,制订一系列评判原则和标准,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高校教育德育教学全方位评价体系。
(四)拓展德育教学的管理网络
高校教育的德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动员主办学校、学员家庭等全方位参与,才能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主办学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制订德育教学计划,科学、规范、可行的评价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措施,如班主任配备,班级临时的党、团支部活动安排等,负责德育教学的实施和知识考核。学员居住的社区和学员所在单位承担着对高等学习者的平时监督、检查的作用,负责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习者所在单位具体负责学员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鉴定意见。通过三个环节的协调一致,才能形成高等德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