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

五、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摈弃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认真细致地研究教学,研究其内在的多重因素——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从而掌握教学的规律。因此,我们提出了“教学民主”的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开创研究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和互动性教学等一些能够体现“教学民主”的经典的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

(一)推广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从知识传递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推进研究性教学正是深化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将教师自身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教学,使教学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科研促进教学的提高,教学与科研互动并向学生开放,从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步入科研前沿,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的创新意识。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发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探索、努力求知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寻找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与团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说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为学生分享研究资料、学习信息、创意和研究成果以及发扬团队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严谨治学,积极进取。

第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过程。通过学习实践加深了对科学的认知以及科学对自然、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价值,使学生懂得思考国家、社会、人类与世界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伟大命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之余还培养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研究性学习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重新记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二)推广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教学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规律,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开放性教学的主要思想理念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己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放性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教案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整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开放性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开放的教学活动过程为路径,以最优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

(三)开创互动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互动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最终优化教学效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掌握知识的规律。互动性教学包括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理念的互动、心理的互动以及形象和情绪的互动等。互动性教学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性教学,有着现代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它要求教师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系统而有目的的学习,并要求教师按学生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促进教师努力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水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互动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倡师生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自由的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