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创新基于职业发展理论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以高校教育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弹性化学习机制。确立多元化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高等教育特点,以高等教育的生活、需要与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与多种教学范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活动与形式。新的教学模式应强调个体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非只学习基础知识,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职业生涯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有的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课程建设目标上,要更加强调综合能力和建立在个性自由发展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在教育建设中注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滋养和陶冶学员的性情,帮助其顺利走上职业发展道路。

按照教学对象的细分,我们可以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分为学员为主产生的教学模式、学员为业余产生的教学模式、学员为函授生的教学模式。对于第一种即学员为主产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为系统地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其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其教学方法与手段为课堂教学法(主)+试验实践教学法(主)+网络教学法(辅)。对于学员为业余产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为较系统掌握知识要点,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适用能力;其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理论运用;其教学方法与手段为课堂教学法(主)+网络教学法(辅)。对于学员为函授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为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点与基本具备进一步的提高能力,基本具备知识要点使用能力;其教学内容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理论适用;其教学方法与手段为网络教学法(主)+课堂教学法(辅)。

在具体的实践中,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突出学员的能力培养。函授生、业余生来源于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较强实践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相对较缺乏,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产生的学习目的是适应市场变化新形势,通过学习找到较满意的工作。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以高等需要为中心的“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

第二,应提倡跨时空的教学形式。高校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突出,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为教学组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困难。而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则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成教学生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补充,有利于基础较差者的知识补充。因此,多元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虚拟学习环境与学习社区”功能。第三,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高等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会、技术、生活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