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丁家云,瞿胜章,艾家凤.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6.
[2]段辉军.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3]黄苏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金国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5]靳占忠,王同坤.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8.
[6]梁延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
[7]刘道玉.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8]罗艳.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9]马小平.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10]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11]潘玉驹,陈文远,何毅.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教学型本科高校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2]冉清文.普通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13]史利国.高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14]孙朝娟,孟洁然.O2O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9):73—74.
[15]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6]谭诗麒.现代教育理念视域下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2017.
[17]唐汉琦.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价值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
[18]陶丹.地方高校产学研“I-U-R”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19]滕东茁.高校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底蕴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20]田建荣.高等教育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
[21]涂俊英.高校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2]王宝堂.当代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路径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
[23]王金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24]王腼.基于VR展示与交互的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25]魏可媛,赵勇.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26]杨波怡.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27]杨宗凯.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07):19—23.
[28]姚会彦,陈炳.高校日常教育管理新论基于交叉思维的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9]姚利民.高校教师心理与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30]翟朝霞.高校教育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8.
[31]祝朝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