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结粽看龙船

端午结粽看龙船

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也作“端五节”。陆游《过邻家》有诗句:“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所谓“解粽”,就是解开粽子而食。粽子是用竹箬裹米,形如三角,蒸煮熟后而成。制作过程称“结粽”,这是很有技艺的方法,要糯米扎实,结得牢固,形状美观,解粽食时粽角要呈尖状。所以,晋人周处《风土记》说它“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米分散之时像也”。

考辨结粽的来由,福州童谣有唱:“五月五,过端阳,结粽吊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曰:“屈原以五月五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可见,最早的粽子是装米在竹筒的筒粽,到了取竹箬裹米结粽,简便多了,制作方法也大有进步。到了宋代,渐已盛行粽里夹馅的,出现丁豆沙粽、肉粽、八宝粽等。福州结粽常见的,一是纯糯米结成的,二是糯米间夹豌豆或花生结成的,三是糯米间夹肉、虾皮、香菇片等裹成咸味的。形状一般粽尖及底部三角,有偏长形,也有偏短胖形,制作工巧。

“结粽吊屈原”,包粽子作为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节俗,而今没有像古时抛江中去了。这是民俗在社会衍进中趋向文明,标志着节俗革故鼎新。本地民间端午节,举家观看龙舟竞渡,是必带粽子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