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果

教育成果

丰山村有尊师重教传统,虽然史志对丰山在历史上的社学、私塾没有记述,但丰山历史上与岱边同属三都,20世纪70年代前与岱边同村同大队,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丰山受岱边尊师重教的影响,也长期保留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清光绪年间,佛堂顶青云寺设立私塾学堂,由诗雅公聘请岱边村儒学大师林诚准坐堂教授丰山孝里数十名学童。那段时间,丰山景区书声朗朗,教书育人成风,文化教育气氛浓厚。诗雅千金嫁给诚准公子,丰山尊师可见一斑。历史上曾传言:赤屿近千户大村十二学子赴县考,不如丰山一个学童。刘姓优秀学子得中贡生,光荣誉耀丰山村;赤屿十二学子,落第败兴而归。

新中国成立后,丰山孝里没有学校,学龄儿童就按行政区划到岱边小学就读(校址设在张氏凤池祠堂),20世纪60年代以后丰山孝里设初小,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撤并到首占中心校。据初步统计,才几百人口的丰山村在1949年以后海内外大学生、中级职称以及科级以上公职人员有近百人。古语道: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奋努力,不管在那一个行业都会做出成绩,比如丰山村有种田养殖、土木建筑、缝纫理发、食品加工等能手,都在本行业出类拔萃。本村改革开放后较成功的企业家,和在国内外各行各业做出成绩的本村子弟,都为本村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