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以上“欢喜丧”

九十以上“欢喜丧”

传统习俗,九十岁以上长寿老人亡过,并且儿孙美满,谓之“欢喜丧”。

首先,年龄的界限。据《庄子》所载“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句,《礼•曲礼上》解释“百年日期颐”,可见,百岁老人具有“上寿”的地位,世所罕见。其次,家庭应子孙满堂,所谓“百岁寿考,五代同堂”,才有办“欢喜丧”的条件。如果老人已无子孙,或家业不甚景气,就难按照“欢喜丧”来料理。第三,老人本身有显著业绩,享有盛名,吊唁人多,才会受到社会的敬重。

习俗上,具备上述条件的老人辞世,可以按“欢喜丧”来安排善后事宜。也许百岁老人为数不多,一般九十岁以上,俗称“带闰百岁”,就也举办“欢喜丧”了。

“欢喜丧”的特征是什么?

大门不“挂白”,以红纸糊实或刷红,发丧的告示书写在红纸笺上,全家大小,腰羁红带,家庭内外不哭不啼,保持静而不伤的状态,登门作吊的亲戚朋友,一律发红,而他们携来的奠品,包括花圈、挽联、诔词等不用素色的。送葬队伍,也以红色为主,包括花亭、龛轿、鼓乐队人员等都不佩素。

“欢喜丧”充盈着家庭的伦常之乐,也表示逝者年高望重、倍受社会的尊敬。这一较为特殊的哀荣习俗,毕竟是极少的对象才能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