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员外争口角

和尚员外争口角

明朝时候,在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寺院,寺院旁边是赵员外的大庄院,他们两家经常为临界的地产而发生口角。有一天,两家又为一口井争吵起来。寺里的主持和尚和员外老爷亲自出马,吵着吵着竟然扭打到一起,互相揪着去见官。这时,被一个7岁的小孩看见了。就编了一支歌唱起来:

和尚和员外,口角争起来。

两者不相让,扭打到一块。

和尚不像和尚,员外不像员外。

和尚和员外听见路旁的小孩在讥讽他们不像和尚不像员外,老羞成怒,便拉着小孩一同去见官。县官问是怎么回事,员外就把争这一口井的事说了一遍,又告小孩辱骂他们。小孩说:“我说的是一个字谜。”县官一听,哈哈一笑说:我明白了。

两家一口井,我给分解开,

上半属和尚,下半给员外。

和尚一听不乐意了,便对县官说:“大老爷,这井的水全在下半截,你给我上半截,有什么用呀?”

县官笑了笑说:“我解的是这个小孩的字谜,至于你们两家的这口井,还是以合用为好,互相礼让。和尚要用时就属和尚,员外要用时,就属员外。你们两者相合,这里就有‘赏’,如果相争,可真是和尚不像和尚,员外不像员外了。”

小孩拍手叫道:“县官断得对,断得对!”

县官说:“还是你这小孩聪明。”

这小孩就是后来有名的才子徐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