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力
教学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也可以套用为: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课堂里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教师的一语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如久壅顿开的泉水汩汩流淌;一句轻声的责备,也可以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完良好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中学生的心理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许多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新的课程是因为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一个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中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较容易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被另一新生的事物所替代。中学生的兴趣特征表现为持续时间不长,且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优化导语的设计,做到“新、奇、变”,力求在课的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教师形式多变的提问上,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比如在计算机课堂上,如发问式的导语:“计算机与一般的家用电器一样吗?你能说说理由吗?假如你来用计算机你能用它来做哪些事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能总是带着兴趣投入到继续学习中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运用幽默,振奋情绪
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幽默,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振奋学习情绪,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和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幽默也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在几年的教学中深切的感受到,许多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棘手,也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还以计算机教学为例,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3寸软盘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此时软盘上的数据可读但不可写;当划片关闭时为非写保护状态,数据可读可写。在学习时,学生很容易将这些知识搞混淆。于是我拿出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都两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而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了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了。学生们听了,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轻松地解决了。
三、善于提问,激发创造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三: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课本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Windows操作系统》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
四、无声语言,会心交流
无声语包括教师的表情语、目光语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来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是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教师们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对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在课堂中个别调皮的学生违反了纪律,目光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我们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同大声训斥相比,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此时有声胜无声。
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教学语言实际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体现。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不但直接影响学科的教学效果,还能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只要教师对知识融汇贯通,并能不断地对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探索,就能有“左右逢源,举重若轻”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