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镜头匹配
一、学习任务
参考剧本:一个院子的角落坐着一个人(这个人坐在院子里需要不同景别的镜头),这个人在仔细观察有所损坏的桌子,并用榔头认真敲打凸起的地方。操场上有个人在认真地拍篮球。
二、概念辨析
1.镜头的切换要与兴趣中心的转移同步
流畅的剪辑要求恰到好处地停止和开始,它的主要依据是观众的兴趣度。这就意味着有两层含义:其一,他们还感兴趣吗?——对上一个镜头内容的兴趣能维持多久;其二,他们还会对什么感兴趣呢?——对下一个镜头内容有无期待。所以,镜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事物发展或者人们观察的次序,上下镜头之间在构图规律、色彩、影调等镜头构成元素方面是否匹配,就是镜头切换需要考虑的因素。
2.剪接的匹配原则
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贯及符合生活中的逻辑和心理感受。其包括位置匹配、方向匹配、色调与影调匹配、声音匹配等。
三、方法技巧
图2-38 位置匹配
1.位置匹配
上下镜头中同一主体所处位置,从逻辑关系上讲有一种空间的统一性,从视觉心理上讲有一种流畅和协调,这就是位置匹配原则。当景别变换时,上下镜头中的相同主体位置应该呈重合状态。上下镜头中的不同主体应该保持位置关系,不宜变动。如图2-38 所示,全景是上一个镜头,近景是下一个镜头,上下镜头中,“甲”这个主体明显从靠左的位置向右移动了,这样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的视觉位置发生了转移,位置不匹配,镜头衔接自然就产生了跳跃感。
2.景别匹配
从流畅剪辑上讲,同机位同景别或同机位相邻景别的镜头不能组接在一起,会有跳跃感。因此,要遵循景别的匹配原则,应选择同角度的间隔景别组接,如特写接中景,近景接全景。
3.方向匹配
上下镜头中的主体运动方向、视线方向要一致。方向与拍摄机位和角度有关,现实的方向可能在屏幕当中呈现相反的方向。这部分内容涉及轴线原则,会在后面详细学习。
4.动作匹配
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相同动作可以组接,这样具有流畅转场的效果。要注意不同主体相同动作的内容可以不一样,但是方向要一样,并且动作比较明显或突出。
如图2-39 所示,拍衣服和拍篮球的动作相似,可以转场。
图2-39 动作匹配
动作匹配
5.色调与影调匹配
上下镜头间影调、明度一致,色调和谐,色彩过渡流畅。
6.声音匹配
上下镜头的声音与画面匹配。
7.拓展:声音编辑方式
(1)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如图2-40 所示。
(2)声画不同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如图2-41 所示。
(3)声画不同步,先看见画面,后出现声音,如图2-42 所示。
音频操作
图2-40 声音编辑方式(一)
图2-41 声音编辑方式(二)
图2-42 声音编辑方式(三)
课堂点拨
完成镜头的匹配剪辑需要前后镜头的视觉中心点、色彩、动作、内容具有一致性,正如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同学们应做一个诚信、正直的好青年,言而有信、刚正不阿。
四、软件操作
1.音频剪辑混合器
音频剪辑混合器,如图2-43 所示。它可以对音频大小进行调整,对音频所在的轨道进行管理。
图2-43 音频剪辑混合器(一)
(1)滑竿工具[图2-44(a)]。移动滑竿工具可以调节音量。
(2)静音工具[图2-44(b)]。单击此按钮,其对应的音频轨道就会静止。
(3)独奏工具[图2-44(c)]。单击此按钮,除该按钮对应的音频轨道保持运动外,其他音频轨道均为静止。
(4)写关键帧工具[图2-44(d)]。单击此按钮,播放音频,并同时移动滑竿,音频信号上就会自动记录关键帧[图2-44(e)]。其作用就是通过关键帧的写入,记录音频在播放过程中音量的大小。
图2-44 音频剪辑混合器(二)
2.录音
打开音轨混合器,单击R 按钮,如图2-45 所示;单击面板最下方的红色圆形按钮,如图2-46 所示;再单击“播放”按钮,如图2-47 所示;开始录制,如图2-48 所示;录制完成后,在音频轨道会生成音频,如图2-49 所示。
录音操作
声音去噪
图2-45 录音操作步骤(一)
图2-46 录音操作步骤(二)
图2-47 录音操作步骤(三)
图2-48 录音操作步骤(四)
图2-49 录音操作步骤(五)
3.音频效果
在效果面板上,选择音频效果可以对音频进行简单的去噪、拖延等特效处理。选择音频过渡可以对两段不连贯的音频进行柔滑过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