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内外部节奏的剪辑技巧

5.1 内外部节奏的剪辑技巧

一、学习任务

了解内、外部节奏的概念;掌握影响内、外部节奏的因素。

参考剧本:失恋。主人公甲与乙坐在桌子面前说着什么;甲在说,乙突然生气地站起来给了甲一巴掌;甲很难过。

二、剪辑节奏

内部节奏

很多艺术形式都有节奏的概念。简单地说,音乐节奏是音的强弱、长短组合的规律;建筑节奏是线、面、体之间的排列、平衡与对比;绘画节奏是明暗、粗细、色彩的变化。那么,影视作品也有节奏。它是一种叙事的详略、快慢,由诸多因素决定。我们主要学习影视剪辑的节奏。它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镜头的长短、数量、顺序有规律、有韵致地安排所形成的节律。它包括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两个部分。

1.内部节奏

内部节奏也称为心理节奏,是指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而形成的节奏,即情节节奏和内心节奏。由于它表现为一种内在叙述的观念形态,只有通过审美的直觉去感知才能获得。它往往通过戏剧动作、场面调度、人物内心活动来显示。

内部节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画面主体的运动节奏,即主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在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是形成影片画面内在张力的最基本因素。主体运动速度快,那么传递到画面外的节奏就快;反之则慢。但有些时候,主体虽然运动相对缓慢,却能给人一种相对比较强烈的节奏感——其影片的内在情节及影片的表现形式这两者相互作用、结合所形成的整体节奏。

总之,剪辑的内部节奏主要是指在故事内容、情节叙事上的节奏。

例如,甲与乙交谈得并不愉快,最后以闹掰了收场。如图5-1、图5-2 所示,都是以演员的神情、动作,故事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表现为主进行叙事。这就是内部节奏。

图5-1 内部节奏表现形式(一)

图5-2 内部节奏表现形式(二)

课堂点拨

内部节奏的把握需要紧扣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推进,注重人物内心情绪的渲染与性格特征的刻画。正如我们做人做事要张弛有度。

2.外部节奏

外部节奏是镜头组接之后所产生的节奏,同时,它也是指影片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主体的运动,如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剪辑频率、音乐节律的强弱快慢、解说词的语速等所产生的速度与节奏。通常是以主体的动作、镜头的运动及运用蒙太奇剪辑形式来实现的。所以,剪辑的外部节奏主要是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摄像机的镜头运动、场面调度、剪辑频率等方面的节奏。

外部节奏

(1)摄像机的运动节奏。摄像机的运动节奏是指运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跟、升等拍摄产生的外部节奏,这种节奏的快慢缓急主要是由摄像机不同的运动方式所形成的,摄像机运动速度快则镜头的节奏感强;运动速度慢则镜头的节奏感弱。比如,用推镜头去拍摄同样一个画面,分别用时1 秒和5 秒,前者相对来说会让人感觉更加急促、紧张,而后者的画面则给人相对舒展、流畅的感觉。

(2)蒙太奇组接节奏。影片的后期剪辑一般可能会用到联系、交叉、平行、重复、比喻等蒙太奇手法,将先前采集到的大量镜头组合在一起,使影片情节更加生动和精彩,然后通过声音及画面的结合、创造时空的作用,达到营造意境、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目的。所以,不同的蒙太奇组接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外部节奏。

(3)镜头的景别变化节奏。不同景别的变化对影片的节奏同样是可以产生影响的,观者在看不同景别的物体时,接收到大脑中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如果在拍摄相同的物体时,采用大的景别去拍摄,表现出来的外在节奏感会相对来说较慢一些;采用小景别拍摄时,那么表现出来的外在节奏就会较快。因此,在剪辑视频时,将连续的小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画面表现出的外部节奏就快。如果将镜头景别连续从小到大连接在一起,那么外部节奏相对来说就会平缓一些;如果镜头景别连续从大到小变化时,则会给人一种外部节奏趋向急促的感觉。

(4)镜头的长短节奏。每个镜头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根据镜头时间的长短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时间的长短可以表现不同的镜头节奏,一般来说,长镜头运用较多的视频,其外部节奏缓慢;而短镜头运用较多的视频,它传递出来的外部节奏相对来说则较快。镜头时长应根据所表现的画面内容而定,在前期视频拍摄和后期视频剪辑中,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镜头的时长对节奏产生的规律,根据视频主体和传达内容的表现需要,恰当、准确地对镜头的时长进行取舍,以此增强镜头画面所传递出来的外在语言。

例如,同样是甲与乙交谈得并不愉快,最后以闹掰了收场。为了更好地渲染情绪,表达主题,还可以加入摄像机构图、运动的一些元素及剪辑的技巧,这就是外部节奏。通过摄像的创意构图,从视觉效果上给人一种压抑、不舒服的感受,从而去渲染此时两人的情绪与紧张的关系,如图5-3 所示;通过跳切的剪辑技巧,凸显出主人公甲悲伤的情绪,如图5-4 所示。

课堂点拨

要完成外部节奏剪辑,需要多种影视制作手段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因此,同学们应具有团结协作意识,懂得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共谋发展。

由于外部节奏的表现是基于故事情节和主题内容的,而叙事的内部节奏表现又往往会通过外在表现的变化来达成,所以,剪辑的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中,选手答对了,大门会打开。我们往往会看到为了制造悬念,当选手做出回答后,会延迟给出结果。这种情况,通常会接一些镜头:选手、主持、观众的表情,再接大门的镜头直到高潮。这样的镜头会频繁切换,延长公布结果的时间。不难看出,制造悬念和营造紧张的氛围,离不开主持人、选手、观众的紧张而期待的神情,这是内部节奏的主要表现。同时,也离不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的切换等外部节奏因素。

图5-3 外部节奏表现形式(一)

图5-4 外部节奏表现形式(二)

例如,在《那年·那人·那景》影片的后期剪辑时,随着拍摄而来的情感的不断积累,由最开始对校园生活的怀恋之情,通过老电影的特效,从第一缕阳光洒入校园开始,慢慢对校园的一草一木进行展示,那一花一草,随着时间的推移,深深地刻在心里,直至夜幕慢慢降临,也随之结束了整个校园生活。这一段落是编辑者设定的回忆开始的画面情节,因此,影片在这种舒缓恬静的节奏中慢慢展开。而在影片第二个段落,我们面对毕业季,虽然有太多太多想说的,到最后却没有说出口,想做的也没能得到实现。因此,在影片这个段落中,影片稍稍加快了节奏,很好地表现出了我们想要宣泄的心情。每个人的大学总是有那么一点遗憾、那么一点不完美,但是,我们终将要毕业,终将要分离,因此,在影片该段落的后面部分,用各种毕业照来表现各种想法,以此来表现离开校园、再见青春的遗憾。而在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则是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将四年里生活的点点滴滴涌现出来,因此,这段节奏是比较快的,不仅是在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在情感上的爆发,是对大学生活的恋恋不舍,也是对昔日同窗的留恋之情,这种节奏的表现能够很好地传递给观者一种内心的激动及对同学的不舍之情。

因此,在影片后期剪辑时,一成不变、单一的节奏会使得影片缺乏起伏,同时也会让观者在视觉上产生疲劳,我们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应根据情感的发展变化使影片段落节奏更加灵活多变,在剪辑中尽可能地再创造出更加能带动观者情绪的情节,从而使观者在观看时不觉得乏味。

因为影片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和影片结构共同组成了其整体节奏,而镜头的组接是构成影片各个段落的局部节奏,因此,在处理节奏的同时,还要结合影片内容考虑影片的外部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