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轴线原则
一、学习任务
参考剧本:两个人在路上相向行走,碰到后,打个招呼,然后各自继续走。要求:
(1)景别应该包括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
(2)需要有两个人正反打的镜头。
二、历史人物
格里菲斯是早期的美国著名导演。他首次将全景、中景、近景及特写等不同的镜头结合在一部电影中,创造出分镜头法,以镜头为单位构成场景,形成段落,并确立了段落在电影叙事中的地位。这种巧妙的组合将电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他的经典之作。他建立了基于180°轴线原则和正反拍基础之上的“三镜头法”,建立无缝剪辑原则。他创造“闪回”技法,拓展银幕的时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剪辑来控制画面情绪节奏。人类至今还在广泛运用他所利用交叉剪辑制造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三、概念辨析
(1)三镜头。三镜头是指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和半主观镜头。三镜头法实际上就是指镜头的视点,即镜头所模拟不同的观察者(包括摄影师、观众和剧中角色)的视点。
(2)轴线。轴线又称为关系线、运动线、180°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直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
(3)轴线分类。轴线分为方向轴线、关系轴线和动作轴线,分别如图2-50 ~图2-52 所示。
(4)轴线原则。轴线原则是指在用分切镜头(三镜头法)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限制在同一侧(如果轴线是直线,则各拍摄点应规定在这条线同一侧的180°以内)。任何越过这条轴线所拍摄的镜头,都将破坏空间统一感,这些均叫作“跳轴”“越轴”“离轴”现象。
四、方法技巧
1.合理越轴的四种方法
图2-50 方向轴线
图2-51 关系轴线
图2-52 动作轴线
(1)插入特写或空镜头。技巧点:特写或空镜头的景别一定要小,画面内容应尽量回避镜头内容的位置关系,如图2-53 所示。
(2)插入中性镜头。技巧点:中性镜头一般是指没有明确方向的主体运动,它的运动方向要与镜头垂直,例如,朝着摄像机走来或者走去,如图2-54 所示。
图2-53 特写或空镜头越轴
图2-54 中性镜头越轴
特写镜头越轴(一)
特写镜头越轴(二)
空镜头越轴
(3)借势越轴。借势是指借助拍摄对象的视线或动作改变而越轴,如图2-55 所示。
技巧点:
①视线或者动作的转变要明显;
②要找准视线或者动作转变的瞬间;
③前后镜头衔接流畅。
(4)借助摄像机运动越轴。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使观众直观地看到镜头是怎么从轴线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这也是合理越轴的一种方法,如图2-56 所示。
插入中性镜头越轴
图2-55 借势越轴
图2-56 借助摄像机运动越轴
借助人物动作越轴
借助动作态势越轴
借助摄像机运动越轴(一)
借助摄像机运动越轴(二)
课堂点拨
对话场面剪辑的时候,为避免造成视觉或时空的错乱,一定要严格遵循轴线原则,千万不能越轴。如有特殊情况或效果需要必须使用越轴的方法,也务必使其合理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做人做事一样,要坚守原则。
五、软件操作
1.字幕的编写
(1)新建字幕。在“字幕”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字幕”→“默认静态字幕”命令,如图2-57所示,会弹出一个字幕设置对话框,默认字幕格式与序列的格式匹配,如图2-58 所示。新建字幕之后,会出现字幕编辑对话框,如图2-59 所示,完成编辑并自动保存在项目面板中。
图2-57 新建字幕操作步骤(一)
图2-58 新建字幕操作步骤(二)
图2-59 新建字幕操作步骤(三)
(2)文字编写及排版。
①文本工作栏的工具[图2-60(a)],用于书写所需要的文字。通过字体属性工具栏,设置需要的字体类型、样式、大小、色彩等参数。
②钢笔栏的工具[图2-60(b)],是针对有路径的字体进行调整的工具。
③布局栏的工具[图2-60(c)],是针对文字进行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工具。
④字幕样式栏[图2-60(d)],是已经设计好的字幕模板,可以直接调用。
字幕编辑
图2-60 文字编写及排版
(3)滚动字幕与游动字幕。勾选“滚动”或“向左游动”“向右游动”单选按钮,可以对字幕进行设置,如图2-61 所示。滚动字幕可以使文字具有纵向移动的效果。游动字幕可以使文字具有横向移动的效果。可以在定时处设置时长。
(4)安全框。字母面板中书写文字的区域会有一个边框,被称为安全框,如图2-62 所示。其确保字幕在视频接收终端不被切掉。
(5)基于模板新建。往往在一个视频制作中会反复用到同一种式样的字幕。为了编辑的快捷,可以单击“基于模板新建”按钮,可在已经设定好的格式中进行文字内容的修改。
图2-61 滚动字幕与游动字幕
图2-62 安全框
课堂点拨
制作字幕的时候,中文字体设计种类特别多,根据视频风格选择合适的中文字幕,同时可以宣传中国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