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感受提高阅读能力
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小学 杨清春
摘要: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本文以《金色的脚印》一文为案例,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催动学生的情感因子,及时关注阅读感受,充分彰显他们解读文本的个性化,从而为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阅读 关注 感受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此年龄段的性格特征,教师容易忽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感受,有的教师甚至还认为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弱,对文本的解读是模糊的,要达到情感共鸣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细心观察,则会发现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不同个性的文本解读,及时关注他们的阅读感受,那么,教师所希望提高的阅读教学效果,就不会成为难题。
一、导入环节制造话题。
在上新课前,教师要巧设话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借以展示学生预习的成果,这是关注学生阅读感受的初级阶段。学生从预习中已经知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此时会产生对文本的第一解读印象,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第一印象”在导入环节中激发出来,这是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关注,也为步步深入解读文本、触摸文本主旨、引发与文本情感共鸣奠定良好基础。
师:同学们在没有读这篇文章前,你知道的狐狸是什么样的?
生1:狐狸很狡猾,总是偷吃鸡。
生2:狐狸自私小气,没有胆量。
生3:爱说谎话,欺骗人。
……
师:同学们,通过对这一课的预习,文中出现的角色都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你来说一说。
生1:被关起来的小狐狸很可怜。
生2:正太郎很善良。
生3:小狐狸的爸爸妈妈爱他们的孩子,千方百计地营救自己的孩子。
生4:狐狸知恩图报。
……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背后,是一种个性的充分张扬,这正是学生幼小心灵审美萌芽的初绽,教师要保护和尊重、鼓励他们的个性语言,带他们踏上入文学殿堂的第一步。
二、诵读阶段抛砖引玉,让学生感知文本个性的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感情。那么,在学生朗读前,教师要提出朗读的任务要求,一个个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诸如,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恰如抛砖引玉,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挖掘文本内涵,找到契合心灵的情感元素,从中发现闪光的真善美的精髓,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师:“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生:因为小狐狸也有爸爸妈妈,分离使他们很痛苦。
生:我很喜爱小狐狸,希望它开心快乐。
生:小狐狸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回到爸妈的怀抱。
师:如果你是正太郎会怎么样对待小狐狸呢?
生:我会偷偷地给小狐狸松绑,让它的爸爸妈妈带它离开。
生:我想收养狐狸一家子,和它们做永远的朋友。
……
师(评价肯定):是呀,大家说得都不错,这就是情感,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有亲情、友情,尤其是当我们陷入困境之中获得他人的帮助,这种友善的行为是最感动人心的,受助的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这也是人类以及自然界不受阻隔、无界限的最珍贵的情感交集。
三、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
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计好一个时间段,让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让他们在愉悦轻松、无拘无束的氛围下围绕课文展开话题,教师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本身就是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师(提出问题):
1.小狐狸的爸爸妈妈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小组:
生1: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2.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种情景最让你感动?
第二小组:
生2:当我读到“……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我挺感动的,担忧自己的孩子肚子饿,狐狸妈妈拼尽全力,这种母爱是伟大的。
3.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想?
第三小组:
生3:当正太郎发现小狐狸被带走后,为了把小狐狸还给它的爸爸妈妈,他一不小心栽到悬崖下失去知觉,而两只狐狸救了他的性命。这个情景最让我感动,正是因为正太郎的善良,才让老狐狸能够安然无恙地喂食小狐狸,正太郎始终关注着小狐狸的安危,一心想还给老狐狸,让它们一家团聚。正太郎的行为让人感动,老狐狸救活正太郎的行为更让人震撼。
4.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代表了什么样的深意?
生4:金色的东西看上去让人觉得很贵重。这也许就是说在生活中,家家团聚才是幸福美好的,不论是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类,最珍贵的就是爱护生命,彼此相亲相爱,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教师总结:说得真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感天动地的,文中老狐狸对小狐狸的不离不弃,正像父母对我们的不离不弃,所以,首先我们要感恩父母。其次,人类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小动物,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你对它的爱它不会不知道,总有一天它会回报给你。最后,要说的是,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善待一切生命,让生命的花朵灿然绽放,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精彩。
四、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
课文故事戛然而止,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要捕捉到他们身上被这种情感渲染后欲说不能的火花,布置作文,要求学生以作文形式,也可以一段话的形式或者一句话来想象描述一下,狐狸一家在做什么,正太郎在做什么。或者当正太郎摔下悬崖,在被救醒前,他会想到什么……这些问题,正是教师关注学生阅读感受的一个契机,也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增强了理解力和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一个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美妙的话:每年的这个时候,老狐狸一家都会和正太郎见面,就像是亲人一般。这里包含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想象也是不一样的。唯有此,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才会深厚,学生的创造发挥会精彩,个性阅读才会让整个语文教学生机勃勃!
2016年3月发表于《甘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