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后测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安宁区银滩路小学 刘克文
从调查问卷可以体现出来学生从起初不知道怎么读,到现在的乐于读;从起初的对于拓展性的读物不知道如何选择,到现在自主选择自己的读物,并可以向同学们推荐;从对于文本知识体现的茫然,对于现在的讨论交流,及时进行补充。
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很有必要,学生普遍欢迎语文课程设计的面更广,内容更丰富。
一、调查的范围、对象及方式。
我们确定了课题组成员所属的六年级的一个班级,抽样调查了20个学生。调查方式为学生独立笔答调查问卷,以期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据统计:学生问卷调查表共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二)结果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是(问卷调查表附后):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回答“非常喜欢”的占65%,回答“喜欢”的占35%。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是越来越多。
2.针对“除了课堂,你还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语文知识”的问题,有15%回答“网络”,有45%回答“网络与书籍”,“书籍”的为30%,回答“媒体”的仅为10%。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3.针对“阅读课堂的学习对你课外阅读实践有帮助吗”的问题,有80%的调查对象回答为“经常有”,仅有20%回答为“偶尔有”。我们的阅读课堂确实对学生起到了引领作用。
4.针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中,什么内容最令你感兴趣”的问题,有45%回答为“穿插的小故事和小笑话”,有40%回答为“穿插的小故事”,15%的回答“诗文朗诵”。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对学生学习语文至关重要。
5.针对“你认为课外学习对提高语文水平有帮助吗”的问题,有85%回答为“经常有”,15%的回答为“偶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加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去了。
6.针对“你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探究性作业吗”的问题,有50%做了“非常愿意”的回答,也有40%的回答为“一般”,但也有10%的回答是“无所谓”。这方面的作业一定要设计得难易适度,让学生既有挑战性,又觉得可以完成。
由此可见,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不同的侧面提出问题,都可以对语文教学的正面效果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大作用。
三、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出现的问题
1.在汇报交流中还是存在口语表达不流畅,层次不清楚,语言不够生动,说服力不强等缺点。这还是对拓展性读物读得少有密切联系。
2.展示出来的习作语言不够生动不能吸引人,感情不够真挚不能打动人。这是真正打动孩子们的事情太少,情感没有得到碰撞。
(二)解决的办法
1.利用网络资源,再现课文情境。课文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演示作品中的形象。如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利用网络设备播放视频,学生把课文描写的场景与视频中出现的景象进行比较,把文字变成了形象,这样就对理解课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荷花》一文时,老师从网络上下载荷花的不同姿态,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还播放了一段荷花动态的视频,姿态各异的荷花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动态和静态的荷花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目的性教育,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摘录学习优秀句段,多写心得体会,从而有新的体会发现,以此提高。制定计划,教师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多进行一些优秀作文展评、辩论、演讲、主题班会等活动。
3.注重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六年级学生处于叛逆期,对于老师的“忠言逆耳”有点排斥。但是我可以抓住学生拓展性阅读的人物魅力讲解,谈话,从基础的人文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