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墓地下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一)唐墓地下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

陕西关中地区唐墓数量多、规格高,形成了较完整的类型序列,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一地区唐墓形制分类问题。

20世纪60年代,在《西安郊区隋唐墓》一书中,175座隋唐墓被划分为:隋文帝至唐高宗(581—683)、武则天至唐玄宗(684—755)、唐肃宗至唐亡(756—907)三个时期[18]

20世纪80年代,孙秉根先生在《西安隋唐墓的形制》中把110座纪年隋唐墓分成砖砌单室墓、砖砌双室墓、土洞单室墓和土洞双室墓四类。[19]

20世纪90年代,齐东方先生在《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中把116座唐墓分成单室砖墓、双室砖墓、单室方形土洞墓和单室长方形土洞墓四类,据规模、形状、葬具等方面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期五个发展阶段。[20]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一书中把西安地区的唐墓分为单室弧方形砖墓、双室弧方形砖墓、单室方形土洞墓和单室长方形土洞墓四类,在这四类中分化出竖穴半洞墓、竖穴偏洞墓等形制[21]

2005年,李星明先生出版的《唐代墓室壁画研究》把183座唐墓分为天井洞室墓、洞室墓、竖穴墓三类,并细划为十七型十九式[22],也介绍了唐代壁画墓的壁画配置。

程义先生的《关中地区唐代墓葬研究》中据墓室的个数和材质把关中唐墓分五类:三室砖墓、单室砖墓、双室砖墓、单室土洞墓和双室土洞墓,并细划为九型八式。时段划分五期:第一期高祖至高宗前期(618—657);第二期高宗后期至中宗(658—710);第三期睿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10—748);第四期玄宗天宝年至德宗时期(748—809);第五期宪宗至唐末(809—880)[23]

南方地区的唐代壁画墓由于环境与当地文化等各种因素,形制变化较大,如出现了耳室,对此权奎山先生的论文《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24]有详细分析。

虽然研究者类型划分的方式有所区别,但是以有墓志纪年唐墓的结构、平面形状、建筑材料、规模、墓内陈设为主要依据分类并无本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