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墨线

(二)墨线

唐墓壁画女性图像主要的墨线形式为铁线描、兰叶描。

铁线描是最为常见的唐墓壁画女性图像线描样式,粗细基本均匀,中锋用笔,如“屈铁盘丝”般勾勒出人物的结构与外形线条,有粗与细两种基本样式。

兰叶描是盛唐时流行的线描样式,在一根线条之内有的部分比较细,有的部分比较粗,粗细变化比较大,产生了变化多端及飞扬生动的效果。例如,天宝四载(745)苏思勖墓室北壁壁画的贵妇与侍女的线描就是兰叶描。开元十五年(727)李邕墓第三过洞东壁南部壁画两名调鸟女性的兰叶描表现出的变化无穷、风驰电掣的效果让人赞叹。

另外,战笔描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线描形式,勾线时不同于铁线描与兰叶描所追求的流畅与圆润,追求干涩、苍毛、断续波折的效果。《历代名画记》有隋代画家使用战笔描的记载:“孙(尚子)则魑魅魍魉,参灵酌妙。善为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唯须发独尔调利。他人效之,终莫能得,此其异态也”。[142]唐代画工既然可以见到并学习孙尚子的壁画,就有可能有孙尚子战笔技法流传。

兴元元年(784)安公主墓壁画侍女线条类似战笔描,这样的情况不能简单认为是画工勾线技术拙劣,或许是画工在追求流畅飞扬之外的另一种较多波折的墨线效果。如甬道东壁的侍女服饰墨线较干涩,飞白较多,一笔之中行笔力度和速度不断变化,产生一根墨线粗细交替出现的效果,造成类似行笔时颤抖的印象,较平直的线与多波折的曲线体现出直与曲的对比,体现出画工的匠心。而且,安公主墓壁画侍女与男侍的墨线勾勒方式有差别,男侍墨线较粗而少变化,侍女墨线却粗细不定,用笔掣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