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王谠.唐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7]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6.
[8]葛洪,张松辉注.抱朴子内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3.
[9]郭若虚.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10]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11]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
[12]裴孝源,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M].第一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13]崔豹.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14]丁皋.传真心领.中国美术论著丛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5]工布查布.造像量度经[M].金陵刻经处印.1875(同治十三).
[16]虫天子.香艳丛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17]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8]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校[M].李景荣,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9]王圻.三才图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20]汪辟疆校.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1]高文主.全唐诗简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5.
[22]王启兴.校编全唐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3]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4]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5]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6]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7]高春明.中国服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8]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29]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0]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1]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32]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3]任半塘.唐戏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4]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35]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6]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7]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8]贾嫚.唐代长安乐舞研究:以西安地区出土乐舞文物为中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9]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0]徐自强.敦煌莫高窟题记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41]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
[42]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4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区隋唐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44]秦浩.隋唐考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5]罗丰.固原南郊隋唐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46]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7]程义.关中地区唐代墓葬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48]贺西林,李清泉.中国墓室壁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9]齐东方.隋唐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50]李清泉.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51]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52]孙彦.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53]李欣,张妍,闫焓.探墓手记.镜头背后的北京唐墓传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54]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
[55]廖旸.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6]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5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8]咸阳市文物考古所.五代冯晖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5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富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0]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惠庄太子李㧑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李宪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3]山西省考古所.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嗣虢王李邕墓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5]洛阳市第二考古队.唐安国相王孺人壁画墓发掘报告[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
[66]王自力,孙福喜.唐金乡县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二、译著
[1]达·芬奇.芬奇论绘画[M].戴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莫尼克·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M].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3]斯塔维斯基.古代中亚艺术[M].路远,译.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
[4]巫鸿.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施杰,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5]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文丹,译.黄小峰,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耀昌,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7]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8]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吴玉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三、论文集(包括论文集论文)与画册
[1]周天游.唐墓壁画研究文集[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2]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意合作古代壁画保护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4]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二十五年文集[C].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
[5]赵华.吐鲁番古墓葬出土艺术品[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
[6]昭陵博物馆.昭陵唐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7]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8]冀东山.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唐墓壁画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壁上丹青:陕西出土壁画集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张鸿修.中国唐墓壁画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5.
[11]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懿德太子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12]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13]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珍品.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14]强跃.披沙拣金廿五载: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文物图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15]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原州古墓集成[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6]樊英峰,王双怀.线条艺术的遗产: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17]程旭;陕西历史博物馆编.皇后的天堂:唐敬陵贞顺皇后石椁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18]李萧主编.吐鲁番文物精粹[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9]中国墓室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墓室壁画全集2隋唐五代[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
[20]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5敦煌初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1]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5敦煌盛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2]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5敦煌中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3]段文杰.中国敦煌壁画全集5敦煌晚唐[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4]临朐县博物馆.北齐崔芬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5]俄军等.甘肃出土魏晋唐墓壁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26]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代墓葬壁画[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7]范家伟.从《千金方》论唐代前期女性身体观[M]//荣新江.唐研究.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9-322
[28]汪亓.唐锦纹样及其演变溯源[M]//荣新江.唐研究.第8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33-462
[29]白铭适.盛世文化表象:盛唐时期“子女画”之出现及其美术史意义之解读[M]//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艺术史研究.第9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62
[30]金维诺,卫边.唐代西洲墓中的绢画[M]//赵华.吐鲁番古墓葬出土艺术品.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131-146
[31]尹夏清,呼林贵.陕西发现的唐代镇墓石初步探索[M]//陕西碑林博物馆.碑林集刊11.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95-302
[32]张建林.唐墓壁画中的屏风画[C]//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720-729
[33]傅熹年.唐代隧道型墓的形制构造和所反映的地上宫室[C]//文物出版社编辑部.文物与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22-343
[34]呼林贵,尹夏清.新发现唐杨会石椁壁画初探[C]//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143-149
[35]张建林.西安及附近地区唐墓壁画的制作技法[C]//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337-343
四、期刊论文
[1]陕西省博物馆、礼泉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
[2]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礼泉县昭陵文管所.唐阿史那忠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7(2).
[3]宝鸡市考古队.岐山郑家村唐元师奖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4(3).
[4]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县南里王村韦泂墓发掘记[J].文物,1959(8).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长安南郊韦慎名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3(6).
[6]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唐墓清理记[J].考古通讯,1956(6).
[7]王育龙.西安南郊韦君夫人等墓葬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9(5).
[8]安峥地.唐房陵大长公主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0(1).
[9]陈安利,马永钟.西安王家坟唐代安公主墓[J].文物,1991(9).
[10]富平县文化馆,陕西省博物馆.唐李凤墓发掘简报[J].考古,1977(5).
[11]陕西省博物馆等.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
[12]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4(9).
[13]陕西省博物馆等.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7).
[1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2(6).
[1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西郊陕棉十厂唐壁画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1(1).
[16]陕西省文管会.唐李爽墓的发掘[J].陕西省文管会.文物,1959(3).
[17]昭陵博物馆.唐安元寿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8(12).
[18]昭陵博物馆.唐昭陵长乐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博,1988(3).
[19]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李勣(徐懋功)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0(3).
[20]昭陵博物馆.唐昭陵段简璧墓清理简报[J].文博,1989(6).
[21]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J].考古,1959(9).
[22]陕西省文管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4(1).
[2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航天城两座唐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博,2015(2).
[24]张小丽,朱连华.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夫妇墓的新发现[J].文物天地,2015(12).
[2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李倕墓发掘报告[J].考古与文物,2015(6).
[26]杨正兴.唐薛元超墓的三幅壁画介绍[J].考古与文物,1983(6).
[27]程旭.长安地区新发现的唐墓壁画[J].文物,2014(12).
[28]汪娟丽,李玉虎,裴继芬.西安长安区韩家湾M29墓壁画现场清理及保护[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
[29]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太原晋原镇三座唐壁画墓[J].文物,2010(7).
[3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8(12).
[31]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J].考古,1959(9).
[32]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金胜村第六号唐代壁画墓[J].考古,1959(8).
[33]山西太原董茹庄唐墓壁画照片四幅[J].文物参考资料,1954,(12).
[34]张建林,王小蒙.唐昭陵北司马门考古新发现的几点认识[J].考古与文物,2006(6).
[3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金胜村337号唐代壁画墓[J].文物,1990(12).
[36]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发掘简报[J].文物,1995(8).
[37]郑汉池.河南安阳市北关唐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考古,2013(1).
[38]宁夏固原梁元珍墓[J].宁夏固原博物馆.文物,1993(6).
[39]湖北省博物馆等.湖北郧县唐李徽阎婉墓发掘报告[J].文物,1987(8).
[40]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1(6).
[41]张弓.瑞典藏唐纸本水墨淡彩《仕女图》初探[J].文物,2003(7).
[42]宋远.关于唐纸本仕女图墨书题识的解读[J].文物,2003(9).
[43]唐昌东.唐墓壁画的制作工艺[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3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182-184
[44]张鸿修.唐墓壁画艺术及其临摹[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7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236-241
[45]杨亮.唐墓壁画妇女发型特征浅析[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7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255-259
[46]谢伟.唐墓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5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340-346
[47]张喜群.唐墓壁画颜料的分析与研究[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8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182-187
[48]戴俊英.唐墓壁画人物造型之社会风尚[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4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252-259
[49]叶荣.唐墓壁画与唐代绘画中的扇子[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7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250-224
[50]樊英峰.乾陵线刻画研究[J].乾陵文化研究.第3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73-77
[51]申秦雁、周柏龄.对懿德太子墓“宫女图”的一点看法[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6:246-250
[52]邹规划,张晓阳,石墨.长乐公主墓壁画《瑞云车马送行图》琐谈[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06:251-252
[53]齐东芳,张静.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M]//荣新江.唐研究.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47-472
[54]孙机.唐代之女子着男装与胡服.艺术研究设计,2013(4).
[55]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J].文物,1984(4).
[56]陈诗宇,王非.唐人的四时衣物[J].紫禁城,2013(8).
[57]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J].考古学报,1982(2).
[58]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形制[J].文物,1995(12).
[59]贺梓城.唐墓壁画[J].文物,1959(8).
[60]王仁波,何修龄等.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J].文博,1984(1),(2).
[61]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M]//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6辑.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53-262
[62]唐昌东.唐墓壁画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成就[J].考古与文物,1989(5).
[63]赵超.“树下老人”与唐代的屏风式墓中壁画[J].文物,2003.
[64]张道森,吴伟强.安阳唐代墓室壁画初探[J].美术研究,2001(2).
[65]赵会军.河南唐墓概说[J].中原文物,1984(4).
[66]权奎山.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J].南方文物,1992(4).
[67]樊英峰.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盆景与盆栽[J].故宫文物月刊145号,1995.
[68]李殿福.唐代渤海贞孝公主墓壁画与高句丽壁画比较研究[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7).
[69]扬之水.隋唐五代金银首饰的名称与样式上[J].艺术设计研究,2014(3).
[70]扬之水.隋唐五代金银首饰的名称与样式下[J].艺术设计研究,2014(6).
[71]罗世平.唐代仕女画与宫廷女性[J].中国国家美术,2004(3).
[72]周苗.文博,唐阿史那忠镇墓石试释[J],2011(1).
[73]姚小鸥、孟祥笑.唐墓壁画演剧图与踏摇娘的戏剧表演艺术[J].文艺研究,2016(1).
[74]周伟洲.唐韩休墓“乐舞图”探析[J].考古与文物,2015(6).
[75]李求是.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J].文物,1972(7).
[76]朱笛.展障玉鸦叉:唐墓壁画中丁字杖用途初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1)
[77]侯毅.唐代道教石造像常阳天尊[J].文物,1991(12).
[78]李征.文博简讯:新疆阿斯塔那三座唐墓出土珍贵绢画及文书等文物[J].文物,1975(10).
[79]胡素馨著,唐莉耘译.模式的形成:粉本在寺院壁画构图中的应用[J].敦煌研究,2001(4).
[80]张红运.四唐说源流考证[J].贵州社会科学,2006(4).
五、硕博士论文
[1]赵微.基于MTM系统的中国青年女子体形分析及体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2]张乐.鸟毛立女屏风与中日美术的关联性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13.
六、外文文献
[1]Mary H.Fong.Tang Tomb Wall Painting of The Early Eighth Century[J].Oriental Art,Vol.24.No.2,1978.
[2]Mary H.Fong.Four Chinese Royal Tomb of The Early Eight Century[J].Artibus Asiae,ⅩⅩⅩⅤ,4.1973.
[3]Mary H.Fong.The Technique of‘Chiaroscuro’in Chinese Painting from Han Through Tang[J].Artibus Asiae,Vol.38,1976.
[4]Mary H.Fong.Antecedents of Sui-Tang Burial Practices in Shaanxi[J].Artibus Asiae,Vol.51,3/4,1991
[5]A.C.Soper.A New Chinese Tomb Discovery:The Earliest Representation of A Famous Literary Theme[J].Artibus Asiae,ⅩⅩⅣ,2.1961.
[6]Wang Wei.Lewis C.and Dorothy B.Walmsley,The Painter-poet[J].Rutland,VT,1968.
[7]Patricia Eichenbaum Karetzky.Foreigners in Tang and Pre-Tang Paintingt[J].Oriental Art New Series Vol.XXX.Number 2.Summer 1984.
[8]Saehyang P.Chung.Sui-Tang Eastern Palace in Chang'an[J].Artibus Asiae,Vol.58,1-2,1998.
[9]Wu Hong.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J].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0]Jao Tsong yi.Peintures Monochromes de Dunhuang[M].Paris:Ecole Française d'Extreme.Orient,1978.
[11]大唐王朝:女性の美[M].中日新聞社.2004.のと壁畵墓.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第4卷[M].隋·唐.
[12]田中淡.唐代皇帝陵小学館.1997.の陵墓壁畵.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第4卷[M].隋·唐.
[13]百桥明穗.大唐长安小学館.1997.
[14]世界美術大全集东洋编.第10卷.高勾麗·百济·高麗[M].小学館.1998.
[15]高松塚古境総合学術調查会.高松塚古墳壁畵調查报告書[M].便利堂.1974.
[16]铃木敬.中國绘畵史.上[M].吉川弘文館.1981.
[17]第五十七回.正蒼院展目録[M].奈良國立博物館.2005.
[18]第六十二回.正蒼院展目録[M].奈良國立博物館.2010.
[19]第六十三回.正蒼院展目録[M].奈良國立博物館.2011.
[20]第六十四回.正蒼院展目録[M].奈良國立博物館.2012.
[21]长广敏雄.唐代の壁畵墓[M].中國美術論集,讲談社.1984.の名画中国
[22]米沢嘉圃.中国の美人画[M].平凡社.1958.
[23]傅江.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についてのの墓葬等级考察[J].佛教兿術,2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