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唤醒乡土:从直岛到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简介
《艺术唤醒乡土:从直岛到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这本书是由.[日]福武总一郎,北川富郎 著 李临安,杨琨,张芳译创作的,《艺术唤醒乡土:从直岛到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共有59章节
1
目录
目 录 推荐序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 从直岛倍乐生艺术之地走向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仿效偏重经济的发达国家无法得到幸福 与濑户内海的关联——直岛文化村构...
2
推荐序
罗杨 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作为一种普世语言,艺术不断引发灵感、催生创意、沦肌浃髓,以最细腻的观察和最深刻的反思不断突破固有局限,直接带给世界深远的改变。在《艺术...
3
中文版序
福武总一郎 30年来,我一直从事改善濑户内海地区的日渐凋零以及因现代化而对遗产产生了负面影响的岛屿开展振兴工作。经过几次亲临濑户内海了解岛屿的现状后,与在东京时...
4
中文版序
北川富朗 20世纪是城市的时代,世界上所有城市的景象都大体相同。高楼大厦改变了空间格局,并因此使办公室、商店及居住场所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玻璃幕墙隔开了外界空间...
5
前言
北川富朗 2016年8月,正值第三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夏季会展火热进行中,会展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濑户内海度过的,住宿则是在高松。 每天早晨7点15分我要...
6
第1章 从直岛倍乐生艺术之地走向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福武总一郎 ...
7
仿效偏重经济的发达国家无法得到幸福
首先,我想谈谈对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些看法。 现在,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换言之,世界各国试图以金钱、经济、建筑等设施设备的建设为...
8
与濑户内海的关联——直岛文化村构想
1986年父亲突然去世后[2]我继承了他的遗志开始涉足濑户内海开发项目。起初只是想在直岛为孩子们建一个国际野营基地,直到1992年Benesse House开张...
9
布鲁斯·瑙曼作品《100个生与死》揭示的BASN的发展方向
1992年Benesse House建成后下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就是展出了布鲁斯·瑙曼[6]的作品《100个生与死》(以下简称100L&D)。现在,这件作品...
10
借历史东风蓬勃发展的“家计划”
BASN的项目历来注重“自然、艺术、建筑”的共存共息。而“家计划”[14]更是期待借力当地历史、推动历史和现代元素融为一体的艺术创作,大胆尝试将直岛最古老的村落...
11
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新
艺术并非只属于一部分享有特权的人,也不是京都、奈良的特权阶级创造的才是文化。过去日本的文化传承始终是自上而下,首都东京、文化人和知识分子才是传播文化的源头。但是...
12
从莫奈、德·玛利亚到地中美术馆
BASN的活动持续了十几年后,2004年地中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了“自然、艺术、建筑共存共息”理念的发展。 地中美术馆的所有建筑都埋在地下,在地面上根...
13
为什么是莫奈?——现代艺术的开山鼻祖
我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莫奈呢?当然,我也看过很多其他画家的作品,包括塞尚、马蒂斯、毕加索、凡·高等,但我觉得莫奈的作品才最适合陈列在我们的美术馆,因为他堪称现代艺术...
14
用艺术振兴岛屿——犬岛炼铜厂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建成后,BASN的活动又延伸到了濑户内海的其他岛屿,“犬岛炼铜厂美术馆”和“丰岛美术馆”也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对外开放。当时一是因为直岛开发已...
15
与岛民共建丰岛美术馆
继犬岛美术馆建成后,丰岛美术馆也于2010年建成开放。自1975年起,13年来一直有人无视法律规定将工业垃圾倾倒在丰岛[22]。岛民们奋力抗争,反复与政府交涉,...
16
尊重艺术,放大作品的魅力
我选择作品时最看重的是该作品是否蕴含了强烈的诉求。 比如说,我很欣赏国吉康雄这个画家。“二战”时期,很多日本画家即便未到向军方献媚的程度,也只能按照军方的命令创...
17
直岛方式
举办BASN的活动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吸引游客和艺术家,而是旨在和当地居民一起重新为这些岛屿带来生机和活力。在东京,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城市建设持续...
18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
在BASN的活动中,我们邀请艺术家精心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并通过作品深入思考生存、生活的意义。这种活动方式被称作直岛方式。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则是以完全不同的形式、...
19
从“经济为文化服务”走向“公益资本主义”
现在的资本主义可以说是“金融资本主义”。可是金融资本主义已经遇到了瓶颈,我也一直在思考可以取代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觉得应该推广“经济为文化服务”这一理念。该理...
20
艺术使地区充满活力
在推动艺术活动的进程中我时常思考何为“好好生存”。所有人都为了得到幸福拼命工作、生活,没有人愿意变得不幸,那么为什么再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呢?我觉得那是因为你没有身...
21
何为幸福的社区?
让人生的前辈——老人们笑容不断的地方。 那么,幸福的社区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我认为是“让老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的地方”。对我们来说,老人们都是人生前辈、生活行...
22
谋求社区发展的利他性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25]认为人总是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成长,并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成如下五个层次——“生理需要”“...
23
亚洲各国为时不晚
我只期待受到过伤害的偏僻岛屿的居民们能重拾信心、充满生机。艺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合适的工具。30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努力,但仍感觉到日本觉醒得太晚,起步也太晚。...
24
第2章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展
北川富朗 ...
25
1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目的
...
26
最初的经过
“越后妻有”位于新潟县南端一带,在日本乃至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暴风雪地带,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为大雪所覆盖。历史悠久的十日町市、川西町、中里村、松代町、松之山町(以上...
27
海之复权
2006年开始准备,2008年正式决定在两年后的2010年举办第一届濑户内艺术节。 舞台定在濑户内海以及漂浮在海上的众多岛屿。远古以来,大海就是人们自由迁徙的交...
28
重视交流产生的机缘
实际上,人类在这些地区的生活或是历史非常宝贵。当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很值得珍惜,但事实上差距和差异仍然是存在的。这些地区的现实情况是,人们对于生活现状和过去...
29
将地方建设的可能性寄托在艺术家身上
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已成为岛上刻不容缓的现实。在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第46部《寅次郎的婚事》(1993年)中,有个画面是寅次郎从高松港消失了。导演山田洋二...
30
搭建官民合作的框架
为了将濑户内国际艺术节长久地举办下去,和众人一道恢复大海应有的权利,进行地区建设,终止人口减少与老龄化,重拾地区自豪感,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如果不能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