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书》所见占梦文化
2025年10月14日
第六节 《梦书》所见占梦文化
刘文英是中国古代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但是在讨论战国时期占梦文化时则语焉不详,他大体认为这一时期占梦在上层统治阶级中的市场急骤缩小,在民间虽影响很深,但史料有阙,无法具体评述。[183]相应地,在战国时代的占梦家、占梦术等内容的讨论上也均是一笔带过。秦因祚短等因素,留下的文献更为稀少,使得我们难以了解春秋以降至汉代,中国古代占梦文化的流变历程。胡厚宣在梳理传世文献中与“梦占”相关的资料后,也曾感叹“旧籍文献,不足以征也”。[184]因此,需要借助甲骨文来讨论殷商时期殷人的梦景、梦人、梦因、梦祸。[185]宋镇豪结合新出甲骨资料,对这个问题续有补充,如指出殷人不仅有凶梦,也产生了吉梦的观念;又如他对殷人释梦方法和禳梦活动的讨论,等等。[186]这些均是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对汉之前占梦文化进行研究的代表。
睡虎地秦简等资料发现后,使得我们渐窥战国末期至秦灭六国初期占梦文化的鳞爪,研究者已注意到五行理论、鬼神与占梦的关系,但还是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这一瓶颈的突破,得益于岳麓秦简《梦书》的发现与公布。王勇最早利用《梦书》对其所反映的占梦术详加论述,指出其占梦方法是五行思想与时梦观念的糅合,[187]这让我们了解到了战国末期至秦灭六国初期占梦文化流变的一种趋势。但此后,学界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文本分析上,鲜有更深入的关于占梦文化的论述。[188]因此,我们拟参考胡厚宣、刘文英等关于占梦讨论的方法,对秦简《梦书》所见占梦文化再加解读,主要涉及梦的主体、梦象之辞、占断之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