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本章我们从文本复原、文献源流以及占梦文化等三个方面对岳麓书院藏秦简《梦书》重新加以考察,除具体的文字考释外,大体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这篇文献的篇题大体可以确定为“梦书”而非“占梦书”。
第二,秦简《梦书》原应属一卷,其收卷的方式是从篇首向篇尾收卷;篇首主要为通栏书写的梦论部分,篇尾应为篇题所在的44号简。对收卷方式的推测大体符合学界对《梦书》分篇、编联的基本认识。在分篇、编联时,除考虑抄写形式(通栏与分栏)、内容结构(梦象之辞与占断之辞)外,书手的特征也值得关注。
第三,秦简《梦书》是战国末期至秦灭六国之初这一时期的梦书文本,其使用者或抄写者可能具有吏的身份。
第四,考察秦简《梦书》的梦象之辞、占断之辞,可以丰富和细化以往对占梦文化的认识,比如占梦的世俗化、精巧圆滑化的发展趋势早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出现;对梦书的整理、规范化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展开的;秦简《梦书》亦保留了不少原始占梦记录的痕迹,等等。
《汉书·艺文志》云:“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反映了汉代人对“占梦”在众杂占中的地位认识。我们无意于夸大“占梦”的作用和地位,但秦简《梦书》的发现,确实弥补了以往讨论此类问题时所留下的缺环。不过,由于简牍材料保存状况的限制,我们对秦简《梦书》的复原并不理想,很多问题的讨论也留有遗憾,这应是我们今后可以继续努力的方向,约略归纳,至少有三:
其一,文本的考释与复原。其推进需要其他同类资料发现的支持以及岳麓书院藏秦简余下资料,尤其是残简的公布。
其二,占梦事例与梦书的对照。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时记“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灈。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其时间为四月,当春夏之时,晋侯所梦是楚子伏在自己身上并且在吃自己的脑子。显然可以理解为晋侯亡于楚子之下。《梦书》9、10、15号简云:“春夏梦亡于上者,凶;梦亡下者,吉。秋冬梦亡于上者,吉;亡于下者,凶,是谓□凶。”《左传》的这个梦例正符合《梦书》“春夏梦亡下者,吉”的记载。如果我们系统地对文献中的占梦事例加以搜集、整理,相信还会有不少类似的发现,这将有助于我们考察梦书的形成过程。
其三,占梦理论的深入考察。如梦因的认识、占梦术所体现的逻辑关系等。
【注释】
[1]较早时候所确定的编号为2098个。见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5页。
[2]参看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75页。
[3]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81~85页。
[4]参看李婧嵘:《〈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一卷)国际研讨会》,简帛网,2009年6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202。
[5]参看刘国胜:《“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0”召开》,简帛网,2010年12月14日,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315。
[6]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7]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8]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页。
[9]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0]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文字特征试论》,“中研院”史语所主办“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台北,2012年6月;后收入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53~155页。
[11]今按,黄德宽最近公布了安徽大学所藏战国竹书中的占梦残简信息,详见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第54~56页。
[12]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13]今按,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已有相关资料,但数量较少、性质也不近相同。初步的讨论可参看[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3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28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79~180页。
[14]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可参看鲁家亮:《2010年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47~548页;于洪涛:《近三年岳麓书院藏秦简研究综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36页;鲁家亮:《2011年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简帛》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马芳:《〈岳麓书院藏秦简〔壹〕〉研究综述》,《中国文字研究》第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89页;鲁家亮:《2013年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00页;鲁家亮:《2014年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简帛》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52页;鲁家亮、李静:《2015年秦汉魏晋简牍研究概述》,《简帛》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57页。
[15]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152、192页。下文所引《梦书》图版或释文如无特别说明,均出自该书,不再一一注明。
[16]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后收入氏著《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17]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18]见网友“苦行僧”的主题发言《关于〈占梦书〉中的“豫”字》,简帛论坛,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670。
[19](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4页。
[20]释文可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化市文物处、沅陵县博物馆:《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第52页;晏昌贵:《虎溪山汉简〈阎氏五胜〉校释》,《长江学术》第5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11~212页,又收入氏著《简帛数术与历史地理论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99~100页。
[21]见网友“苦行僧”2011年4月11日在简帛论坛主题《关于〈占梦书〉中的“豫”字》下的回复。
[22]鲁家亮:《读岳麓秦简〈占梦书〉笔记(一)》,简帛网,2011年4月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9;又鲁家亮:《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江汉考古》2014年第3期,第120页。
[23]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页。
[24]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6页。
[25]庞壮城:《北大汉简〈阴阳家言〉、〈雨书〉、〈荆决〉、〈六博〉考释零笺》,简帛网,2015年11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62。
[26]汤浅邦弘的释文也将此字补为“攻”。见[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10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38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90页。
[27]今按,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21号简中“攻”字左侧所从“工”的写法是出头的,其字形见表4.1。
[28]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229页。
[29]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31页。
[30]杨安:《〈银雀山汉墓竹简·佚书丛残〉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304页。
[31]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
[32]王宁:《北大简三〈阴阳家言〉零释》,简帛网,2016年1月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14。
[33]王勇:《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29~30页;又收入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5~146页。
[34]方勇:《读岳麓秦简札记(三)》,简帛网,2011年4月1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6。
[35]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6页。
[36]王勇:《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30页。
[37]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
[38]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39~40页。
[39]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页。
[40]王勇:《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日]森和:《秦人の夢——岳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初探》,《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3号,日本秦汉史学会,2013年,第3~7页。
[41]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3页。
[42]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7页。
[43]凡国栋:《岳麓秦简〈占梦书〉校读拾补》,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82页。
[44]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46页。
[45]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页。
[46]凡国栋:《岳麓秦简〈占梦书〉校读六则》,简帛网,2011年4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5。
[47]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8页。
[48]所谓梦象就是人在梦中所出现的各种意象及其变幻。见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3页。
[49]关于这段简文的遍联与排序,可参看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50]参看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51](明)陈士元:《梦占逸旨》卷二《古法篇》,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12页。
[52]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53]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5期,第83页。
[54]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55]见网友“亦趋”的主题发言关于《小议岳麓秦简〈占梦书〉44号简背面文字》,简帛论坛,2011年4月12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676。
[56]参看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43页。
[57]今按,据彩色原大图版测量所得。
[58]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83~85页。
[59]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60]比如第2、4号简简文结尾处均作句号,这就导致了此两简与后文之间文意的不连贯。但是在别处引这段文献时,又将断句处连读,如在简6的注释中就将2、3简连读为“占梦之道,必顺四时而豫其类”,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
[61]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62]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62页。
[63]鲁家亮:《小议岳麓秦简〈占梦书〉44号简背面文字》,简帛网,2011年4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46;鲁家亮:《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汉江考古》2014年第3期,第120页;又见本章第一节第四条。
[64]鲁家亮:《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之二》,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05页。
[65]今按,梦象之辞、占断之辞等提法来自刘文英的研究,见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112页。
[66]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兰州,2011年;后收入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67]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4页。
[68]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69]王勇:《五行与占梦——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29~33页。
[70]王勇:《五行与占梦——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30页。
[71]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72]参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73]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74][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7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2~233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5页。
[75]参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8~39页;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76]方勇怀疑“梦天雨□”中的未释字为“风”,简文“雨风”和“风雨”应属同义,只是字词前后位置不同而已。见方勇:《读岳麓秦简札记(三)》,简帛网,2011年4月1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6。又,方氏认为“梦见□云”中的未释字应是从“匀”得声的字,疑其通假为影母真部的“烟”字,简文“烟云”应指烟霭云雾之义。见方勇:《读岳麓秦简札记(五)》,简帛网,2011年4月2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62。
[77]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78]森和则认为《梦书》所见占梦理论与具体占梦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见[日]森和:《秦人の夢——岳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初探》,《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3号,日本秦汉史学会,2013年,第22页。
[79]庞壮城也有相似的意见,参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9页。
[80]今按,44号简简背因发现篇题,该简的位置应考虑后移至最末。另,41-46号这组简,据书手的风格,还可细分为两组。
[81]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4页。
[82]此句的句读多有争议,整理者原句读为“梦伐鼓声必长,众有司必知邦端”(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7页);高一致断为“梦伐鼓,声必长,众有司必知邦端”(见高一致:《读岳麓秦简〈占梦书〉笔记四则》,简帛网,2011年7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05);网友“汗天山”则提出断为“梦伐鼓声,必长众,有司必知邦端”(汗天山:《〈占梦书〉36号简的句读及释义》,简帛论坛,2011年7月8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752);网友“亦趋”主张断为“梦伐鼓声,必长众有司,必知邦端”(汗天山:《〈占梦书〉36号简的句读及释义》第3楼发言,简帛论坛,2011年7月8日);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页。今按,此处取网友“汗天山”的断读,下文不再具注。
[83]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
[84]忧,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认为“忧”为“夏”之误写。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读〈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复旦网,2011年2月28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416。今按,读书会意见可从。
[85]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3页。今按,整理者提出的人与动物的差异,实际上受到后世《梦书》分类的影响,但是在早期的梦书中是否已开始进行此种分类,尚有疑问。
[86]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6页。
[87]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臆说(三则)》,简帛网,2011年4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40;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9页。
[88]参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2页;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89]其中的“鼓”字,有不同的释法,今从郑炳林之释。见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188页。
[90]参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1~32页;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
[91]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文字特征试论》,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56页。
[92]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文字特征试论》,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56页。
[93]表4.7只记录竹简的6类信息,分别为简号、整理号、所属捆、简首与简尾完残情况、是否分栏。整理号以J开头的简,因不在竹简揭取时的原始照片及简序示意图之中,其状况不清,但为方便表述,我们将这部分简暂时视为一捆,即J捆。残断较为严重的简加阴影标识。
[94]在整理者提供的《简序示意图一》上修改而成,原图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页。
[95]该图原编号为“图1-2”,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4页。
[96]从图中的位置来看,17和36号简有可能属于同一枚简。
[97]肖芸晓:《清华简(一~五辑)简册制度考察》,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99页。
[98]在整理者提供的《简序示意图六》上修改而成,原图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5页。
[99]该图原编号为“图6-2”,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4页。
[100]前文已经说明,5号简实际的位置可能应在1号简附近。
[101]在整理者提供的《简序示意图二》上修改而成,原图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102]在整理者提供的《简序示意图四》上修改而成,原图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页。
[103]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44页。
[104]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105]在整理者提供的《简序示意图五》上修改而成,原图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页。
[106]该图原编号为“图9”,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0页。
[107]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108]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83页。
[109]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4页。
[110]此为贺旦思在2009年9月23—29日来长沙访问时,与陈松长讨论有关《梦书》定名问题时的建议。转引自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4页。
[111]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4页。
[112]参看李婧嵘:《〈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一卷)国际研讨会》,简帛网,2009年6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202。
[113]胡平生:《论简帛辨伪与流失简牍抢救》,《出土文献研究》第9辑,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03页。
[114]转引自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4页。
[115]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4~135页。
[116]参看刘国胜:《“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0”召开》,简帛网,2010年12月14日,http://www.bsm.org.cn/show_news.php?id=315。
[117]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118]刘文英曾对这十部文献有过考证,详见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6、66页。
[119]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6页。
[120]鲁家亮:《小议岳麓秦简〈占梦书〉44号简背面文字》,简帛网,2011年4月12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46;鲁家亮:《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江汉考古》2014年第3期,第120页;又见本章第一节第四条。
[121]此简在《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中被视为下半段残简,除网友“亦趋”外,尚有其他学者也认为该简应属上半段,见网友“亦趋”的主题发言关于《小议岳麓秦简〈占梦书〉44号简背面文字》(简帛论坛,2011年4月12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676)第2、3楼评论。
[122]见网友“亦趋”的主题发言关于《小议岳麓秦简〈占梦书〉44号简背面文字》,简帛论坛,2011年4月12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676。
[123]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7页。
[124]今按,《岳麓书院藏秦简〔叁〕》所见“譊、妘刑杀人等案”中的137、139和140号简背面均书有文字,整理者据此作为《岳麓书院藏秦简〔叁〕》整篇定名的参考,将这批文献定名为《为狱等状四种》,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叁〕·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对此,学者多有争议,可参看苏俊林:《岳麓秦简〈为狱等状四种〉命名问题探讨》,简帛网,2013年8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78,后收入《简牍学研究》第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14页;苏俊林:《秦汉时期“状”类文书的性质和功用——以岳麓秦简中的“状”为讨论中心》,简帛网,2013年9月1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95,又《秦汉时期的“状”类司法文书》,《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01~310页;[德]陶安(Arnd Helmut Hafner):《〈为狱等状四种〉标题简“奏”字字解订正——兼论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题名问题》,《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8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2~48页;胡平生:《岳麓秦简〔叁〕〈为狱等状四种〉题名献疑》,《出土文献研究》第14辑,中西书局2015年版,第27~30页。因此,我们未将这部分文献的篇题纳入分析的范围。
[125]今按,纪婷婷对岳麓简《亡律》的笔迹作有详细比较,大致可分为4组(见纪婷婷:《岳麓书院藏秦简〈亡律〉集释及文本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66~77页)。但将篇题“亡律”二字的字迹与纪文所归纳的4组比较之后,“亡律”二字当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组,疑是另一书手所题,其题写的目的和正面所载律文的先后时间,也颇值得玩味。因此,在考虑《亡律》篇题书写位置差异的成因及使用这一资料时,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换言之,《亡律》篇题写在背面第一道编绳的上下,或不是一种符合秦简篇题书写规则的行为。
[126]整理者对这批简是否出于同一墓葬存疑,见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88页。而史达(Thies Staack)认为岳麓秦简很可能来源同一墓葬。见[德]史达:《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6~17页。陈伟则谨慎地认为这些简册出自同一墓葬的可能性较大。见陈伟:《岳麓书院藏秦简先王之令解读及相关问题探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8本第1分,2017年,第71页注57。今按,对此问题,我们暂存疑。下文不再具注。
[127]今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表4.10中看到“占”字上下往往还有一定的空白,写得不是十分紧密。换言之,这里如果在“梦”字之外还要再容纳一个“占”字,其实际所需要的简面空间肯定不少于“梦”字所占空间的50%,而且说50%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128]参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129]胡厚宣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过梳理,见胡厚宣:《殷人占梦考》,载氏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6~329页。
[130]《柬大王泊旱》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204页;释文可参看陈剑:《上博竹书〈昭王与龚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读后记》,载氏著《战国竹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28~133页。《程寤》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5~136页;释文可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附:〈尹至〉、〈尹诰〉、〈程寤〉释文)》,复旦网,2011年1月5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52;沈宝春:《论清华简〈程寤〉篇太姒梦占五木的象征意涵》,简帛网,2011年3月14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12。
[131]刘文英对上述内容均有讨论,分别见氏著《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46、61~71、211~214页。
[132]“请反具书”的“反”读作“翻”,“具”则视为“其”字之误。相关考证见[清]于鬯著,张华民校:《香草续校书》,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14页。
[133](清)纪昀等撰,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725页。
[134]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135]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136]杜预认为此处是“史墨知梦非日食之应,故释日食之咎,而不释其梦”。刘文英对此有辨析,他认为此例恰好反映了当时以占星进行占梦的特点,见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137]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页。
[138]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39]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页。
[140]今按,《周礼·春官·占梦》云:“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可参看。
[141]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第54~56页。
[142]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第56~58页。
[143]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07~408页。
[144]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17页。又,193壹中的“日”,饶宗颐指出“当作白”,可从。见饶宗颐:《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3页。
[145]参看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214页。
[146]参看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381页。
[147]饶宗颐:《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古文字研究》第14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3页。
[148]参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页。
[149]王勇:《五行与占梦——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31~32页。
[150]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151]刘文英指出汉代以后这种宗教迷信的相互交流、渗透、利用,体现在占梦上包括五行谶纬、佛道思想等。见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31页。今按,《占梦书》1号简云:“若昼梦亟发,不得其日,以来为日;不得丌(其)时,以来为时”,此处涉及占卜时间的确定依据。在新刊北大汉简《六博》的20号简中也记载有“知行若亡日,以案之博道。不知,以初来问日占之”(释文见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10页)。庞壮城注意到两者虽性质不同,但对于占卜时日之要求却相同,此或可证秦汉时期之数术方式互相交融之现象(见庞壮城:《北大汉简〈阴阳家言〉、〈雨书〉、〈荆决〉、〈六博〉考释零笺》,简帛网,2015年11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62)。庞说甚是,此又为占梦与其他文化思想的相互渗透、影响添加一证。
[152]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14页。
[153]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16页。
[154]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65页。
[155]将“图夫”视作鬼怪者,如刘钊:《秦简中的鬼怪》,《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3期,第104页;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156]学界对简文“觉而弗占”的“占”字理解存在争议,原整理者引《广雅》解释为“验也”(见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页注44);王子今则认为“占”应直接作占梦解,“觉而弗占”即恶梦之后无法占问(王子今:《睡虎地〈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页)。
[157]马王堆帛书《杂禁方》也有一条(简1-5)对恶梦禳除的记载,其背景和禳梦的方法很不相同,其文云:“又(有)犬善皋(嗥)于亶(坛)与门,
(涂)井上方五尺。夫妻相恶,
(涂)户□方五尺。欲微(媚)贵人,
(涂)门左右方五尺。多恶薨(梦),
(涂)牀下方七尺。姑妇善
(斗),
(涂)户方五尺。婴儿善泣,
(涂)
(牖)上方五尺。”见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陆〕》,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59页。
[158]胡厚宣:《殷人占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4页。
[159]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160]宋镇豪:《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文物》2006年第6期,第66~67页。
[161]
君,整理者指出其是窃鬼。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页。
[162]参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7~48、61~63页;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177、262~269页。
[163]该篇原题名“大事记”“编年记”等,后改称“葉书”。相关讨论参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壹〕》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陈伟:《秦汉简牍〈葉书〉刍议》,《简帛》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85~89页。
[164]参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165]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文物》1995年第1期,第39页。
[166]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42~47页。
[167]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艾兰、邢文编:《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7页。
[168]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文字特征试论》,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53~155页。
[169]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47、67、91页。整理者曾据此将岳麓简的时代下限定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见陈松长:《岳麓秦简中的两条秦二世时期令文》,《文物》2015年第9期,第88页。
[170]参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叁〕·前言》,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171]参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43页注1、第144页注5。
[172]陈松长:《岳麓秦简中的两条秦二世时期令文》,《文物》2015年第9期,第91页。
[173]陈伟:《岳麓书院藏秦简先王之令解读及相关问题探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本第一分,2017年,第73页。
[17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编:《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第138页。
[17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编:《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第137页。
[176][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3~104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28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0页。
[177]谢桂华:《初读额济纳汉简》,原载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45页;又收入孙家洲主编:《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178]刘乐贤:《汉简中的占梦文献》,《文物》2017年第9期,第71~72页。
[179]图版见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161、163页;释文见刘乐贤《汉简中的占梦文献》(《文物》2017年第9期,第72页),并参该文注释35、36、37等。
[180]刘乐贤:《汉简中的占梦文献》,《文物》2017年第9期,第72页。
[181]图版、释文见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182]参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174页。
[183]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184]胡厚宣:《殷人占梦考》,载氏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0页。
[185]胡厚宣:《殷人占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3~339页。
[186]宋镇豪:《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文物》2006年第6期。
[187]王勇:《五行与占梦——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33页。
[188]涉及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见[日]森和:《秦人の夢——岳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初探》,《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3号,日本秦汉史学会,2013年。[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189]胡厚宣:《殷人占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190]另可参清华简《说命》三篇,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21~131页。
[191]亦见于清华简《程寤》篇,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6页。
[192]今按,《关尹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有载,题为尹喜所著。但目前所见传本似为后人托名之作,时代较晚。参(清)纪昀等撰,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37~1938页。
[193]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6页。
[194]“立”,原释文作“企”并指出其有“站立”之义(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凡国栋指出该字可改释作“立”,见凡国栋:《岳麓秦简〈占梦书〉校读拾补》,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82~583页。今按,从凡说改。
[195]高一致认为“占”后残字疑可补为“事”或“吏”,见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74页。
[196]参[日]森和:《秦人の夢——岳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初探》,《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3号,日本秦汉史学会,2013年,第16页。
[197]胡厚宣:《殷人占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
[198]亦见于清华简《程寤》篇,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6页。
[199][日]森和:《秦人の夢——岳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初探》,《日本秦漢史研究》第13号,日本秦汉史学会,2013年,第16页。[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7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4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6页。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77页。
[200]许道胜:《读岳麓秦简〈梦书〉札记》,《出土文献研究》第14辑,中西书局2015年版,第31页。
[201]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4页。
[202]参孙机:《汉代物资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50~352页。
[203]此句,整理者原释文作“梦见□□□□□□及市(?)□,乃有雨”(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7页),高一致认为整理者对“市”字的释读可从。“乃有雨”前衍“□”符号,可删。“乃”为整理者补释,亦可从。“乃有雨”与11号简“乃有纳资”、25号简“乃大旱”、39号简“乃伤于兵”相类,均是对梦象的占验结果。此条梦占句式完整,可以句号断读(见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83页)。谭竞男指出“梦见”与“及”字间同样衍一“□”符号,应删(谭竞男:《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拾遗》,简帛网,2011年9月1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47)。今按,高、谭二文的意见可从,释文据此调整。
[204]此句句读从网友“汗天山”说。见汗天山:《〈占梦书〉36号简的句读及释义》,简帛论坛,2011年7月8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752。
[205]即《太平御览》卷九六八:“李为狱官。梦见李者,忧狱官。”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206]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7页。
[207]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84页。
[208]释文可参见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209]三种《质日》和《为吏治官及黔首》的主要内容,见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210]参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211]韩巍:《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释文语译》,《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第234页。
[212]参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
[213]参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
[214]参陈松长:《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综述》,《文物》2009年第3期,第86~87页。
[215]参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壹〕》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1页;陈侃理:《睡虎地秦简〈编年记〉中“喜”的宦历》,《国学学刊》2015年第4期,第47~50页。
[216]《吏》篇在放马滩秦简、周家台秦简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藏汉简日书中均有发现,可参看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3~64页。
[217]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201页。
[218]汤浅邦弘指出岳麓秦简的墓主或为与治狱有关的人物。见[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1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25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78页。史达则认为岳麓秦简所出墓葬的墓主很可能曾(至少公元前220—212年)任江陵县丞。见[德]史达:《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17页。陈伟认为墓主应是生活在南郡的一个小吏,见陈伟:《岳麓书院藏秦简先王之令解读及相关问题探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本第一分,2017年,第71页。
[219]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110页。
[220]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8~139页。
[221]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222]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8页。
[223][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7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3~234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5~186页。
[224]汤浅邦弘认为这些因为残缺而情况不明者,其记述方式也应属其所归纳的三种类型之中。见[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8~109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5~236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7~189页。
[225]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75页。
[226][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7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3~234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5~186页。
[227]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7页。
[228]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112页。
[229]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9~140页。
[230]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9页。
[231][日]汤浅邦弘:《岳麓秦简〈占梦书〉の思想史的位置》,《中国研究集刊》巨号(总第57号),大阪大学中国学会,2013年,第108页;后收入氏著《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の探究》,大阪大学出版会2014年版,第234~235页;又[日]汤浅邦弘著,白雨田译:《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版,第187页。
[232]此卷子篇题从郑炳林说。见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3~235页。
[233]释文参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梦书》,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4页;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4页。
[234]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235]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236]内资,整理者认为“内”可读为“纳”,“内资”犹纳货进财也。高一致认为“纳资”亦可理解为缴纳、贡献财物。12(1493)、13(1503)壹中“内资”与此同。见高一致:《〈岳麓书院藏秦简〔壹〕〉集释》,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76页。
[237]陈伟认为“
”疑当读为“祷”,“塞”是祷后的酬神仪式。祷未塞,是说祷祠后没有酬神。新祷,大概指新近的祷祠。见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臆说(三则)》,简帛网,2011年4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40;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页。
[238]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4页。
[239]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67页;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240]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9页。
[241]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242]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页。
[243]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44]陈松长:《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篇题与结构小识》,陈松长等:《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中西书局2014年版,第139页。
[245]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4~105页。
[246]庞壮城更是直接将14号简次于40号简之后。见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20页。
[247]如包山2号墓、望山1号墓、葛陵1号墓出土的简册中均有此类记载。详参陈伟等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8]庞壮城认为简27涉及死者求索之梦,将其与41-46这组简直接归为一大类。见庞壮城:《〈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占梦书〉研究》,台湾成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20页。
[249]对于此处句读的分析详见本章第一节第三条。
[250]1号简与48号简的编连从陈伟之说。见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
[251]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252]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253]叶山(Robin Yates)在2009年6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一卷)国际研读会”上提出“鸡鸣梦者”后应有“一年而至”一类文字,转引自陈伟:《岳麓秦简〈占梦书〉1525号等简的编连问题》,简帛网,2011年4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6;又陈伟:《读岳麓秦简〈占梦书〉札记》,《简帛》第9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57~158页。王勇也有类似意见,见王勇:《五行与占梦——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