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由孙占宇、鲁家亮共同完成。其中第一、二、三章由孙占宇执笔,第四章由鲁家亮执笔。部分章节曾作为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发表,在统稿过程中,我们又作了必要的修订与充实。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章,第二节《简册编连与断简缀合》曾以“放马滩秦简编连十二例”为题刊于《简帛》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收入本书时在内容上有增补,在结构上有调整。第三节《通假字使用》曾以“放马滩秦简通假字56例”为题刊于《兰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合作者莫超先生、冯玉女士,现经他们同意,收入本书。新增通假字4例,也在结构上作了调整。第四节《标识符号及其功用》曾以“放马滩秦简中的标识符号及其功用初探”为题刊于《简帛研究》2016年秋冬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收入本书时,在文字表述上作有微调。

第二章,第二节《〈星分度〉的距度系统及相关问题》曾以“放马滩秦简日书‘星度’篇初探”为题刊于《考古》2011年第4期,收入本书时在结构上有调整,删去了与文字考释有关的内容,新增“应用年代”部分,在其他地方也有所充实。第三节《〈丹〉的性质及其归属》曾以“放马滩秦简乙360-366号‘墓主记’说商榷”为题刊于《西北师大学报》2010年第5期。收入本书时,又对近年来相关新说作有回应,新增“附论”部分,在材料上也有所充实。

第三章,第一节《楚、秦建除术及秦简日书置建法》曾以“战国秦汉时期建除术讨论”刊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收入本书时删去了与“元康三年历谱”所见置建法有关的内容。第二节《禹步及反支》、第三节《太岁及刚柔日》的“太岁”部分,曾以“简帛日书所见早期数术考述”为题刊于《湖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收入本书时在文字表述方面作有修订。第四节《居延数术残简丛考》的主体部分曾以“居延新简数术残简新探”为题刊于《简牍学研究》第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收入本书时删去与神煞“下临”考证的相关内容,并在文字表述方面作了修订;“《厌书》”部分曾以“居延新简《厌书》再析”为题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1日专版,收入本书时作有微调。

第四章,第一节《〈梦书〉字句考释》的第一、四两则曾于《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江汉考古》2014年第3期)一文中发表;第三则曾于《岳麓秦简〈占梦书〉零拾之二》(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一文中发表。在收入本书时,结合新刊布的岳麓秦简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作有不同程度的修订。

陈伟先生是我们共同的导师,又是本项目的首席专家。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他对我们始终严格要求,勉励有加,并亲自修正了书稿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帮助,就不会有本书的顺利出版。

第一至三章也是孙占宇所撰博士学位论文《天水放马滩秦简整理与研究》相关章节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在该文写作过程中,导师张德芳先生曾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倾注了大量心血,谨致以衷心感谢!

在全书的撰写过程中,还得到湖南大学陈松长先生及肖灿女士,南开大学李忠林先生,兰州城市学院莫超先生,江汉大学谭竞男女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高一致先生,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冯玉,硕士生魏振龙,武汉大学博士生雷海龙,硕士生袁证、陈运影等师友的热情指导与无私帮助,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秦汉数术之学博大艰深,向有“绝学”之称。我们学养有限,勉为此书,舛误必多,敬祈学界批评指正!

孙占宇 鲁家亮

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