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伍子胥帮吴王阖闾伐楚入郢和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的故事实在太传奇,难怪会成为中国文学传唱不绝的主题。
[2]李零:《读简笔记:清华楚简〈系年〉第一至四章》,见李守奎主编《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38—54页。
[3]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359页。
[4]关于倗即冯,参看李零:《冯伯和毕姬》,见《待兔轩文存》(说文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69—173页。关于霸即潞,参看黄锦前、张新俊:《说西周金文中的“霸”与“格”——兼论两周时期霸国的地望》,载《考古与文物》2015年5期,105—111页。案:霸字或从各,应读潞。潞,三晋货币作。
是露的另一种写法。
[5]关于白狄、赤狄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
在《太行东西与燕山南北——说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的古代戎狄》中有详细讨论,该文待刊。
[6]《晋世家》的九代晋侯: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或本作曼期、曼旗)、成侯服人,未见铭文;厉侯福,相当铭文晋侯僰马;靖侯宜臼,相当铭文晋侯喜父;釐侯司徒,相当铭文晋侯对;献侯籍,相当铭文晋侯苏和晋侯(籍是苏之讹)。穆侯费王(或本作弗生、
王),相当铭文晋侯邦父。文侯仇,未见铭文。
[7]马保春:《晋国历史地理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148—154页。
[8]孙庆伟:《试论曲沃羊舌墓地的归属问题》,《南方文物》2012年2期,74—76页。
[9]高明:《中原地区东周时代青铜礼器研究》,见《高明学术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4—86页。
[10]李零:《楚国族源、世系的文字学证明》,见《待兔轩文存》,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93—208页。
[11]曾是姬姓,即随州叶家山的曾,后亦称随,乃南宮括之后。鄂是姞姓,即随州羊子山的鄂,南阳夏饷铺的鄂是周人灭鄂再封的鄂,乃姬姓之鄂。
[12]李零:《关于楚国铜器的类型》和《楚鼎图说》,
见《入山与出塞》,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271—342页。案:,字形仍有问题。
[1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九七引(唐)李德裕《玄怪录》、(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九、(宋)洪迈《夷坚志·三志》壬卷三和《志补》卷四、(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六、(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八、(明)无名氏《天变邸抄》、(明)邝露《赤雅》卷下、(明)夏允彝《幸存录》卷上、(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九、(清)谈迁《谈氏笔乘·赜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