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注 释

[1]邹衡:《晋始封地考略》,《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第215-2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2]宜昌博物馆:《宜昌万福垴编钟出土及遗址初步勘探》,《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28日。黄文新等:《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甬钟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江汉考古》2016年第4期。

[3]此前的公元前635年,秦侵入汉水上游地区,伐鄀、商密,已间接与楚发生冲突,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三次发掘》,《文物》1994年第8期。

[5]上海博物馆:《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6]张昌平:《吉金类系——楚公钟》,《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7]楚公钟与楚公逆钟孰早孰晚有不同看法。认为楚公钟较早的观点参考张亚初:《论楚公钟和楚公逆镈的年代》,《江汉考古》1984年第4期第95—96页。张亚初认为楚公钟早于楚公逆镈,为家字的繁体字,是楚君熊渠。张认为楚公钟有许多西周中期的特征:篆间和鼓部以卷云纹为主,一器篆间饰双首龙纹,接近西周早期的顾首龙纹,一饰窃曲纹。而钟不见象首纹、环带纹、重环纹等西周晚期纹饰,铭文说“孙子”而非较晚的“孙子其永宝”,等等。

[8]张昌平、段姝杉:《江汉地区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见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第8-13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1月。

[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三次发掘》,《文物》1994年第8期。

[10]罗西章:《陕西周原新出土的青铜器》,《考古》1999年第4期。

[1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吉金铸国史——周原出土西周青铜器精粹》第48件器物,文物出版社,2002年。

[12]湖北省博物馆:《九连墩——长江中游的楚国贵族大墓》,文物出版社,2007年。

[13]《中国青铜器全集6》图107。文物出版社,1997年。带铃图像见《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器》,第17页。

[14]Lothar von Falkenhausen,The Bronzes from Xiasi and Their Owners,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五)第755—786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