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连墩楚墓看楚国高级贵族的生死观念
2025年09月26日
从九连墩楚墓看楚国高级贵族的生死观念
湖北省博物馆 王先福
楚国是两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从最初“土不过同”、偏处一域的“子男”之国,经过西周时期的筚路蓝缕,春秋时期的开疆拓土,到战国时期成为“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占据今天南半个中国的大国。与此相适应,楚文化也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鼎盛等几个阶段,春秋中期正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楚文化。秦灭楚后,楚文化纳入中华大一统的文化体系中。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楚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目前楚墓发掘超过万座,分布于今湖北全境及湖南、河南、安徽、山东等大部或一部,并影响到了两广、江浙、重庆、贵州等地区。楚墓分布较密集的地点主要是在楚国主要城邑的周边,以及一些具有军事意义的交通要道和据点附近。如当阳赵家湖、江陵纪南城、南阳宛城、襄阳邓城、信阳城阳城、寿县寿春城、枣阳九连墩、临澧九里等等。而目前所发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就有:春秋中晚期的淅川下寺;战国早期的长沙浏城桥;战国早中期的荆州熊家冢与天星观M1、M2及望山桥M1,荆门包山M2,枣阳九连墩M1、M2,新蔡葛陵“坪夜君成”墓,信阳长台关M1、M2;战国晚期的淮阳马鞍冢、寿县李三孤堆等。其中九连墩楚墓是目前发现的布局最为清楚、保存最为完整的楚国高级贵族墓葬区。
图1 九连墩墓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