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雨飘零

1.风雨飘零

再说诸葛亮。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生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其先祖诸葛丰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其父诸葛珪是泰山郡郡丞,诸葛亮算得上是出生于官宦家庭。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青少年时期的诸葛亮接连遭遇家庭变故,先是母亲病逝,后是父亲辞世,他只好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邪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正如曹操描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那年,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离开琅邪,跟着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好景不长,仅仅一个多月,叔父被罢官,家产被没收。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诸葛草庐

无奈之下,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一路风雨来到襄阳,投靠同乡故友——荆州牧刘表。在荆州,他们没有得到礼遇,刘表的厌烦之情溢于言表。

不久,诸葛玄在悲愤中病逝。

无依无靠的诸葛亮、诸葛均,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离开了襄阳。历尽艰辛,来到南阳。这一年,诸葛亮十七岁,诸葛均十二岁。

东汉南阳,是全国经济重地,农业、商业、手工业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又是政治、文化重地,一大批名流云集于斯。南阳还是军事交通重地,兵家必争之地。最让诸葛亮钟情的是南阳卧龙岗,五羖大夫百里奚在这道土岗的北头放过牛,以此为起点成长为秦国一代名相。诸葛亮内心认定,这是一道可以成就人走向辉煌的祥瑞之岗,所以决定结庐隐居卧龙岗。

◎诸葛躬耕卧龙岗

春去春又回,花开花又落。诸葛亮在日月如梭、淡泊宁静的岁月里,收获着劳动的喜悦,收获了爱情的幸福,收获着源源不断的知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他无不孜孜以求,潜心钻研。渐渐地,他对排兵布阵、攻防谋略、安定四邦、治理天下,有了独到的见解。

诸葛亮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还时常寻师访友,向庞德公、黄承彦等老先生求教,与徐庶、崔州平、庞统等结交为知心朋友,常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自比春秋战国时的齐相管仲、燕将乐毅,好为《梁父吟》,期待有朝一日辅佐明君圣主,一展宏图,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刘关张拜访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