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足三分

1.鼎足三分

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按诸葛亮之意,让刘表长子刘琦任荆州牧,接着率军攻取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次年,刘琦病死,刘备当上了荆州牧。

与此同时,张飞、赵云率军攻取了巴冬、巴郡、巴西、江阳、资中等地,成都陷入包围之中。益州牧刘璋主动投降,刘备率军进入成都。

诸葛亮规划的跨荆、益的战略目标,如愿以偿地实现了。

221年,刘备称汉中王,刘禅为王太子,诸葛亮总管军国大事。

魏、蜀、吴,从此三分天下。

元代诗人崔明游南阳武侯祠时,有感而发:

刘备潜心从此地,三分天下易成局。

当时豪杰孰为最,矫矫南阳诸葛公。

是啊,诸葛亮刚出山时,刘备尚依附于刘表,没有自己的地盘,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蜀汉将领议事

而孙权占据江东,已历经三代,励精图治,国富民强,甲兵十万,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曹操呢,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几乎统一了中原,正挥师江南要统一全国。

刘备的实力和曹操、孙权相比,乃天壤之别。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慨然出山,从此如鱼得水,与刘备等人珠联璧合,四海翻腾,天翻地覆,三分天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史》叹曰:“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唐代诗人李白诗云:“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复兴汉室之路并不一帆风顺。正当诸葛亮着手治国理政时,风云突变:关羽在章乡被吴将吕蒙擒杀,荆州丢失,孙刘联盟破裂;张飞被部将杀害;刘备在伐吴之战中惨败,悲愤交集,积劳成疾,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从此,诸葛亮以相父身份,辅佐后主刘禅,继续复兴汉室大业。

当时的蜀汉政权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诸葛亮全身心投入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上。外交上,他两次派遣尚书邓芒去江东游说孙权重修盟好条约。经济方面,制定了“劝农业,无夺其时”“薄赋敛,无尽民财”等政策,奖励耕植,大力发展冶铁、织锦、煮盐等工商业,组织人力将货物贩运到魏国、吴国,赚回物资和货币,实现了产销两旺。蜀汉实现了民殷国富、道不拾遗、强不侵弱、民风肃然的良好局面。军事上,颁行《兵要》《军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万夫之将和十万夫之将不仅要有较高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作战经验,还必须具有赏罚严明、文武兼备、刚柔相济的才能。他把《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的战略思想运用得淋漓尽致,如七擒七纵孟获,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彻底放弃反叛思想,心甘情愿地归顺蜀汉。

诸葛亮还以过人的智慧,研制了一弩连发十矢的武器,改进了能在险峻山道行走自如的木牛流马等运载工具,以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诸阵的彼此互应和往复循环原理发明了“八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