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人龙并古今
几经风雨,又见彩虹。修缮一新的南阳武侯祠,以新面目迎来了第一批游人。
◎笑迎天下客
导游小李面若桃花,微笑讲解:“各位游客朋友,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是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瞻仰、祭拜诸葛亮的地方,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武侯祠的门口,大家看这座高9米、面阔13.5米的千古人龙石坊,明喻诸葛亮是人中之龙,暗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家看这第二道坊为‘三顾坊’,清道光年间立,两面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和真神人,是为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来到武侯祠正门。
导游小李驻足说道:“瞧,武侯祠这三个大字,看上去古朴端庄,是郭沫若先生所题。郭沫若很敬重诸葛亮,他评价诸葛亮是千古贤相、智慧化身、忠义之士、悲剧英雄。1959年,南阳历史博物馆首任馆长杜学祥,以南阳行署名义致信郭沫若,请他为南阳武侯祠题写门额,为汉画馆题写馆名,郭沫若欣然应诺。同年他还为医圣祠题写了门额。由此可见,郭老对南阳的文物古迹,是多么关心和厚爱啊!”
◎大拜殿
一路前行,导游小李继续娓娓道来:“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已来到大拜殿门前,这是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导游小李一边说,一边引游客进入殿内,“瞧!大拜殿中央供奉的是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蜀汉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之孙诸葛尚,战死在绵阳沙场。当时,诸葛瞻37岁,诸葛尚还不到20岁。后人感其三代忠心报国,便共祭一堂。殿内这高悬低挂的匾额和楹联,像‘隐居求志’‘伊吕遗’‘第一良才’等,都是帝王将相和名人们对诸葛亮功德的赞颂。”
导游小李顿了一下,又含笑说:“瞧,胡耀邦同志写的这副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游客们的目光唰地聚焦到这副楹联上。
“你们想不想听这副楹联的来历?”
“想——”
“这还得从1958年9月27日说起,这天,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南阳视察工作。他到武侯祠大拜殿谒拜诸葛亮时,不经意间,看到了清代南阳知府顾嘉蘅撰写的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当时南阳、襄阳一直在争诸葛亮躬耕地。顾嘉蘅老家是湖北的,又在南阳做官,为了都不得罪,写下了这副楹联,当了一回和事佬。”导游小李顿了一下,说,“胡耀邦同志看了这副楹联,思索片刻,改写了这副楹联,充分体现了他的爱民为民情怀。”
游客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1958年9月27日,胡耀邦同志在南阳市人民会场作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时,要求干部们都要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大事小事,都不要计较个人得失。接着,他朗诵了自己改写的这副楹联。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岳飞书《出师表》
导游小李引着游客走出大拜殿,来到碑廊,娓娓道:“这里就是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碑廊。南宋初年,高宗赵构昏庸无能,金人南下,江山破碎。金人扶持的伪齐政权控制了襄阳、邓州等襄汉六州,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在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下,赵构勉强同意岳飞北上抗金。岳飞率领岳家军,仅用三个月时间一路收复很多失地。就在这时,宋高宗连颁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十四日,岳飞率兵路过南阳,拜谒了南阳武侯祠,适逢大雨,就住在了武侯祠内。是夜,岳飞秉烛殿内,观看了历代贤士留在墙壁上颂扬诸葛亮的诗词及前后出师表,登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一夜无眠。次日早晨,道士给岳飞献茶请安时,岳飞要来笔墨纸砚,怀着满怀悲愤,挥泪走笔,将前后出师表一气呵成。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因此,这字综观如电掣雷奔,龙飞凤舞,细看则铁画银钩,抑扬顿挫。如今,成为南阳一宝。”
离开碑廊,游客们来到一处静谧的院落,但见翠柏丛中簇拥着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导游小李说:“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想当年,诸葛亮坐在草庐中,眼观八方,静思天下。正如古人所说:身居一庐观八景。草庐的左侧是古柏亭,当年诸葛亮亲手在这里栽种一棵柏树,后人借古柏来颂扬诸葛亮高风亮节的人格。”
野云庵是诸葛亮与友人聚会的地方,诸葛亮在这里广交士林同道,纵论天下大事。半月台是诸葛亮夜观天象的地方,躬耕亭是诸葛亮存放农具的地方。茅庐之后有一石券拱桥,名为小虹桥。再往前走,一座玲珑假山突兀而起,“抱膝石”与“梁父岩”隐于假山丛石中。武侯祠的最高建筑是宁远楼,传说是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书斋旧址,楼上有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神态潇洒,安然自若。两侧为阁楼,登高远眺,清风徐来,白水飞虹,紫山耸秀,四方胜景一览无余。
武侯祠北路入垂花门便是三顾祠院。三顾堂内,刘备、诸葛亮对坐的彩色泥塑,再现了“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的情景。正如古人所赞:“君臣一语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据雄。”关张殿内立关羽、张飞塑像,关羽赤面凤眼,美髯垂胸,雄姿威风,若帝若神;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二人皆三国时期赫赫名将。
末了,导游小李莞尔一笑,说:“各位游客,诸葛亮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千古传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天动地,成为历史的永恒。他是中国人、东方人心目中智慧、忠诚、仁勇的化身,史学家称他为政治、军事、经济的三绝,在中华文明史上独领风骚,被后世誉作千古第一完人。”
◎诸葛亮秋祭日上,著名作家二月河(左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书法家捐赠书法长卷《出师表》
◎诸葛亮秋祭日上,合诵《出师表》
◎诸葛亮秋祭日上,合奏《梁甫吟》
…………
让人仰慕不已的诸葛亮,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其人虽殁,却千载有余情。
2005年以来,每逢到了诸葛亮秋祭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南阳市总要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大力弘扬诸葛亮文化精神,助推南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卧龙岗,一岗孕两相。卧龙岗,一祠又一馆。
这馆,就是全国著名的南阳汉画馆,坐落在卧龙岗的南端。
它是中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南阳地区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宛如卧龙岗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汉画馆内有汉画像石两千多件,按内容分类,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祥瑞升仙八大部分,是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生动体现。
◎南阳汉画馆
鲁迅先生高度推崇汉代画像石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认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对研究秦汉生活状态“颇能得其仿佛也”。鲁迅先生一生收藏南阳画像石拓片两百多幅,多次表达对南阳汉画的喜爱、赞赏之情。
艺术大师林风眠赞叹说:“南阳汉画是中国绘画之大宗。”
著名画家吴冠中赞叹说:“南阳汉画正是西方后期印象派开始探索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