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

时机终于到来!

207年,在徐庶引荐下,求贤若渴的刘备屈尊敬贤,三顾茅庐。

初次拜访是深秋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四更天从新野出发,跋涉百余里来到了南阳卧龙岗。那时,岗上古柏森森,修竹似翡翠镶屏,草庐清幽神秘。龙潭水纹潋潋,像一张张浅浅的笑脸。

刘备轻声敲门问童子,童子说:“先生今早外出,不知何处去了,不知何时能归。”

刘备惆怅不已,临别时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是年隆冬的一天,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刘备得知诸葛亮已回卧龙岗的消息后,不顾天寒地冻、道路湿滑,立马带着关羽、张飞再次来到卧龙岗。

◎三顾茅庐

三人进了诸葛家的小院,诸葛均迎上前问明来意后,说:“家兄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不知去所。”

唉,又扑了一个空。刘备舒了一口气,说:“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吾之诚意。”

诸葛均拿来文房四宝。刘备呵开冻笔,拂展云笺,挥笔写道: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刘备写罢,递给诸葛均,拜辞出门而归。

光阴荏苒,冬去春归。这一天,刘备获知孔明已回到卧龙岗的消息,立时和关羽、张飞策马疾奔卧龙岗。

这次,刘备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诸葛亮。

寒暄一会儿后,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

◎卧龙出山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言罢,诸葛亮命童子取出一轴图册,挂于中堂,对刘备说:“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刘备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诸葛亮说:“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刘备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27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年的南阳卧龙岗,出山辅佐刘备。

对这段史实,唐代诗人胡曾游南阳,赋诗云:

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