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白的偶像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送走一个又一个王朝,迎来了大唐盛世。
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名流。李白等名家,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满腔壮志而不得施展的李白,漫游至南阳。当地社会繁荣,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李白大开眼界,于是挥笔写下《南都行》《南阳送客》等多篇诗歌。
《南都行》曰:
◎武侯祠
◎李白五拜孔明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诗的末尾两句,李白以诸葛亮自喻,渴望能遇到像徐庶一样的伯乐,把自己推向政治舞台,一展宏图。
机会终于到来。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经人举荐,任唐玄宗皇帝的文学侍臣。李白心潮激荡,夜不能眠,欣然写下《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这首诗借颂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然而,无情的现实很快击碎了李白的梦想。李白在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看到唐玄宗整日不理政事,昏聩骄纵,自己只是其增添生活乐趣的文学弄臣而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孤傲的李白忍无可忍,其言其行惹恼了皇上和权贵,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被迫离开京城。从此,李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于天宝四载(745年)再次来到南阳卧龙岗。凝望着诸葛亮塑像,他感慨万千,奋笔疾书:
◎隐居求志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这首诗,再次表达了李白希望能像诸葛亮那样辅佐明君,实现政治抱负,功成再还旧林的愿望。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著名政治家、诗人刘禹锡,因改革失败而被贬到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任刺史,住进了一间陋室。此情此景,让他蓦然想到了南阳诸葛草庐。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绝唱《陃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龙角塔
这篇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怀念和敬佩。
咸通七年(866年),宣州县令、著名诗人汪遵,路过南阳卧龙岗时,触景生情写下《南阳》一诗: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