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推荐语

一年前,我陪同客人去贺龙纪念馆参观,周明凑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他要去扶贫了。当时听了,也没怎么在意。一年后,周明突然给我发来多达数十页的扶贫诗稿,并嘱我写几句,这让我有些惊讶。

周明这部扶贫诗集,是工作的沉淀,是思想的火花,也是在脱贫攻坚这个主战场上,作为一名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用诗歌记录下来的思想感悟。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村支书、村主任这些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看到了各种类型的贫困户,他们生命中的悲与苦;看到了普通村民生命中闪烁着的灵魂的光芒。当这些人物的命运全部组合到和平村这个小小的村庄时,看得出来,作者的目的是想通过对一个村的聚焦,来折射中国脱贫攻坚的整体风貌。通观全篇,我以为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周明的诗歌创作语言简洁,意象丰富,没有无病呻吟之态,可读,耐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周明应该感谢组织的安排,感恩桑植这块红色的土地,感恩和平村那些纯朴的百姓,没有这些,就不会有这部诗集。作为张家界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我也希望他更多地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诗歌。

——欧阳斌(诗人、张家界市政协主席)

西界(周明)在这部“扶贫手记”中既突出了经验、现实的记述能力,又对武陵山脉、毕兹卡(土家族)族谱、地方性知识予以历史化和个人化的重述,时代迁变与个体命运、群体肖像以及乡土现实、世相人心在诗人的综合视界中得以深度融合、深入剖析和深情对话。时代的主题和人的命题在诗人这里同时得以揭示,这尤其可贵。

——霍俊明(诗人、批评家、《诗刊》副主编)

在文字的限制与反限制中,西界(周明)将自己的诗歌触角伸向了头顶星空的尘世众生,他既能细致描摹出那片土地上的众生相,又能在一路风雨中,穿过文字的缝隙,与那些坚忍苦涩的眼睛,转身奔向无限的梦想和希望,体现诗歌本就具有的温暖和力量,这应该也是西界诗歌写作不断生长的根系和支撑。

——王冰(《诗刊》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这是一部集诗意与现实、思辨与历史、神性与人性完美集结的诗歌专著,毕兹卡的歌、千年族印的情、脚踩大地的扶贫记忆,凝练在河岸上村庄的诗中,值得推荐。

——赵兴红(评论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协创联部副处长、副研究员)

周明的《河岸上的诗与村庄》,以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作为主题书写,以驻村第一书记的情感介入与特殊视觉,站在“人”的立场,对深度体验的各个生活维度进行了重要表现,对工作触角延伸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下沉式”的挖掘。诗作聚焦了脱贫的不易与前瞻性意义,也充分提升了“手记”的真实与客观。在价值指向上,脱贫攻坚作为国家战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亮点”,而民族地区作为这一壮举的主战场,彰显了奋斗者的决心与意志,当这种行为转变为时代主题,并成为诗人个体经验中最值得表现的诗意诉求时,素材的丰富与题材的内涵无疑就显得结实与开阔。在我看来,他的这批作品,既有对自我写作超越的主动,也有方向性抉择的坚定,无论是对地域局限的破界,还是展现的诗思建构的自信,都经得起阅读期待。

——芦苇岸(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

《河岸上的诗与村庄》是一部在艺术形式上别具一格的诗集,既有土家背鼓疾如飞瀑、缓似溪水、重如响炮、轻似拨弦的古典韵味,又有现代新诗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风。诗人对外部世界的记述和对内心世界的呈现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和谐,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武陵山脉土家人历史的悠久与时代的变迁。

——冯明德(著名诗人、《散文诗》原主编)

周明是一位驻村第一书记,他用诗人的敏锐书写了在精准扶贫中遇到的人、事和村庄,地方性、现实性、时代性、历史性比较明显,不仅仅是现实时代的书写,也是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呈现,这是神性、理性、智性的作品,值得赏读。

——刘晓平(作家、诗人、张家界市原文联主席)

直击现场,思接千载,以第一书记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回溯检视在向贫困宣战中的思考与面对。滚烫的音符与村庄的合曲,在场的现实与远方的协奏。追溯族印,挖掉穷根,把人、景、物、事揉捏成生活碎片,在貌似漫不经心的剪辑中,咏叹,感怀,忧思,怅惘,怜悯,同情,喜悦,讴歌,赞美,吟诵,用诗歌的形式,混合成一曲挑战贫困的多重奏。

——梁瑞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

周明的诗聚焦于生活肌理,善于处理个体生命与集体经验的共鸣。通过他的诗,我们看到行走在茫茫大地上一个一个散落的人。无论是想要将整个星空一饮而尽的单身者,还是一寸一步、一步一寸的登崖者,抑或是把命交给山峰的养蜂人……他们都尝遍了人间的苦药,带着烟火气,又闪着金光。这种理想主义的基因烙进每一座村庄、每一条河流,使得整部诗集格局开阔,饱含温情。

——贺予飞(诗人、文学评论家)

好诗歌总是温暖人心和给人向上的力量,《河岸上的诗与村庄》无疑就是如此。诗人周明既立足于时代和生活的现场,又展开想象的翅膀飞抵更高的境界。他在呈现各种人物命运、现实景况的同时总是描绘出明亮的精神图谱,一切可感、可信、可敬。其诗情真挚,诗句灵动,诗境辽阔,诗魂崇高。这部作品有史诗般的厚重,它的价值会在岁月中不断地凸显出来。

——何永飞(白族诗人,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