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绿帽
贾梦玮
国王、皇帝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其他人可比的,就是他们的“绿帽子”也是如此。专制统治者的权威相当大一部分体现在对女人的绝对拥有上,如果有人敢睡他们的女人,或者他们的女人中竟有人敢偷汉子,那样造成的后果必然是无情的杀戮。给国王和皇帝戴绿帽,那可能是天下最犯忌的事情之一。国王和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他们拥有的财富和女人天下最多,他们的绿帽子当然也就盖世无双。
据我考证,第一个戴绿帽子的国王是周王朝的第二十任国王姬郑,这第一个给国王戴绿帽子的就是他的王后翟淑隗。我一开始简直怀疑她哪有那么大的胆,后来才发现她并非出生在中华文明发祥很早的中原大地,从小并未受过诸如“夫为妻纲”等儒家伦理的教育和熏陶。她本是周王朝属国之一的翟国国君的女儿。翟国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是一个夷狄部落,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汉化,但仍保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犷生活方式和尚武精神。在那样的环境中,翟淑隗很少受到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因为她从小就像男孩一样骑马射箭,每每是沙场征战、山林狩猎的一员。环境决定人,她心目中向往的夫君必然是英姿勃发,出入于千军万马之中而能取上将首级,接受族人将士庆贺欢呼的武将王子。但这样的王子却一辈子也没有在她生活中出现,因为正当妙龄的她后来作为政治的工具嫁给了周王朝的老头国王姬郑,从此开始了她悲剧的大半生。
当时的周王朝虽然已无力统领群雄,但姬郑仍然是一堂而皇之的国王,能嫁他为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最荣耀的事,尽管此时的姬郑已是一垂垂老者。为了这荣耀,为了那些身外之物,自古以来不知多少人将青春和生命熬成了肉干。翟淑隗嫁给姬郑本非出于己愿,但当她那么隆重地嫁到周王宫时,女孩子的虚荣心想必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的。这些虽然足够光宗耀祖,但却无法满足爱情和生理的需要。深夜,周王朝王宫的大床上,老汉国王已沉沉睡去,留下无法入睡的年轻王妃辗转反侧。王宫当然富丽堂皇,但却是一只金丝鸟笼,与清新的山林相比,此时的王宫给人的感觉无疑是郁闷和压抑。
无奈的翟淑隗只好要求出外打猎,想以此暂时转移自己的注意。《东周列国志》对此次打猎有一段记载:
翟淑隗解下绣袍,袍内预穿着窄袖短衫,罩上黄金锁子,轻细软甲,腰系玉绿纯丝束带,用玄色轻绡,周围抹额,笼蔽凤簪,以防尘土。腰悬箭袋,手执朱弓,妆束的好不整齐,别是一番风采,喜得姬郑微微含笑……
如果只看描写,隐去翟淑隗的名字,很难让人想象这是“礼”天下的周王朝的王妃,因为传统封建道德伦理所培养出来的王妃绝对不应该是这副模样。这“别是一番风采”的王妃与她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极不谐调的。真让人难以将这样一位清新刚健、英姿飒爽的女性与“祸水”联系起来。如果说后来的翟淑隗成了所谓的“祸水”的话,那一定是封建制度“逼良为娼”的结果。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因姬郑年老,虽然看着翟淑隗“喜得”“微微含笑”,却再也无法纵马奔驰,那次打猎中,他只好委托弟弟姬带做翟淑隗的“保镖”。纵马狂奔之中,翟淑隗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身边的王子姬带也年轻英俊,翟淑隗动了感情,反正她也已无法接触其他的男子。此次出猎,翟淑隗与姬带暗递秋波,不久便将绿帽高高戴在国王姬郑的头上。翟淑隗似一匹黑马,将封建政治和道德伦理秩序冲乱了。
国王的“绿帽子”事件处理起来当然也简单不了,因为对于国王或者皇帝来说,根本谈不上离婚。待姬郑发觉了翟淑隗与姬带给他戴上的绿帽子,他的情绪非“暴跳如雷”等词所能形容,试想,堂堂周王朝的国王戴着高高的绿帽,成何体统?于是,翟淑隗马上被囚禁起来,姬带幸亏溜得快,星夜奔逃出城,投奔翟国。后来,姬带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搬来了翟国大军,攻打周的首都洛阳,姬郑逃往郑国,翟淑隗被救出。姬带继任周王朝国王,翟淑隗被封为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生成为两个国家元首正妻的女性。
周王朝虽是个空架子,但仍保持着王朝正统的名义。一心想建立霸权的晋国国君重耳(姬带的连襟,翟淑隗的姐夫)以“绿帽子”事件为由头,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将连襟和小姨子定为篡国分子,于公元前635年攻入姬带的新定的首都温城。国王的“绿帽子”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和军事事变,其威力自然非同小可。
结果是,姬带死于重耳大军的大刀之下。翟淑隗貌美,本可留作他用,但最终却被乱箭射死,因为,“绿帽子”在专制统治者和那些想成为专制统治者的人的心坎上留下的阴影太浓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