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
金性尧
夏姬出身于王族郑国与周同姓姬,先秦时妇女以国姓为名。,春秋时郑穆公之女,陈大夫御叔之妻,夏征舒之母。三次为王后,七次为夫人,后人称为一代妖姬。
夏姬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旧注以上一辟字为邪僻,下一辟字为法度。其泄冶之谓乎。”
服是妇女贴身衣服,灵公君臣却穿在自己身上,公然在朝廷上戏谑着。泄冶劝灵公将服收藏起来,灵公信口敷衍,孔宁和仪行父(两人都是卿)便把泄冶杀了。《诗经》中这两句诗,见于《大雅·板》,意思是,一般人已经荒唐到这个地步,那就不要制止它了(否则要受祸的)。
南怀瑾《历史的经验》曾引一段古书: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泄冶谏而杀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而纣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诗》云:民之多僻,无自立僻,其泄冶之谓乎!”南氏说:泄冶的地位不过是个下大夫。“而陈国这样一种政权,在孔子看来,是一个君子就应该挂冠而去,可是泄冶没有这样做”,于是“白丢了一条命”。
过了一年,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征舒家饮酒,灵公对仪行父说:“征舒似汝。”仪行父答道:“亦似君。”征舒闻而愤然,等灵公出门时,便从马房里将灵公射死,孔、仪逃奔到楚国,夏征舒自立为君。楚庄王便率诸侯攻陈,杀了夏征舒,欲纳夏姬,申公巫臣谏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庄王遂止。任司马的子反也想娶她,巫臣说:“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蛮子蛮即郑灵公,夏姬之兄,被大臣所杀,但此事实与夏姬无关,故《列女传》未录。,杀御叔,弑灵侯,戮夏南(即征舒),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子反乃止。庄王便将夏姬给予连尹襄老,襄老在战地中被杀,找不到尸首,他的儿子黑要就与夏姬私通。不料巫臣却向夏姬示意:“你如回到娘家郑国,我便来娶你。”后来又派人从郑国召唤她:“尸首可得,但必须亲自来接。”夏姬告诉庄王,庄王便遣夏姬回去。巫臣得到郑伯允许后,就娶了夏姬。不久,巫臣便带夏姬逃亡到晋国,在邢地做了大夫。
子反原想娶夏姬,因巫臣的阻止而未成功,见巫臣反带着夏姬到晋国,因此恨死巫臣。楚共王即位后,子重、子反便杀了巫臣的族人和黑要,瓜分了他们的家产,巫臣立志要报仇,但这是后话了。
夏姬的故事始见于鲁宣公九年,即公元前600年,末见于成公七年,即前584年,首尾占十七年。灵公和孔、仪在夏征舒家饮酒时,征舒已为陈国之卿,那么,这时的夏姬该有三四十岁了。
刘向《列女传》云:“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但夏姬最后结局如何却不知道。这也说明当时妇女的贞操观不如宋、明那样严酷。《左传》中记载的这类私通的故事很多,雍姬之母就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桓公十五年),只是夏姬的享名更盛而已。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说:“是此妇一何殊异如此!则其事之传奇性强,诚难征实者也。”
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末云:“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这是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的典故:晋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叔向母曰:“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子灵即巫臣,夏姬嫁巫臣后,曾生了女儿。三夫指陈御叔、连尹襄老、巫臣(时巫臣已死),但这三人之死,和夏姬有什么干系呢?
洪亮吉《道中无事偶作论诗句》之二云:“早年坛坫各相期,江左三家识力齐。山上蘼芜时感泣,息夫人胜夏王姬。”原注:“谓吴祭酒伟业,为江左三家之一。”这是以吴伟业和钱谦益、龚鼎祚比,而伟业如息夫人之委屈相从,山上蘼芜指故君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