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灾异 凡因他事别见者不复更载
左传纪事本末卷五十三
春秋灾异 凡因他事别见者不复更载
隐公元年八月,有蜚,不为灾,亦不书。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书,不害也。
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考异〕公羊传: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何以书?纪异也。
毂梁传:恒星者,经星也。不见者,可以见也。秋,无麦苗,不害嘉谷也。十八年秋,有,为灾也。
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补逸〕毂梁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鼓,礼也;用牲,非礼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击柝,言充其阳也。高下有水灾曰大水,既戒鼓而骇众,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僖公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秋,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发明〕夷伯者,鲁大夫也。大夫称伯,鲁恒有之,愚以为无骇,疑不能明也。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
〔补逸〕公羊传: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何以不日?晦日也。晦则何以不言晦?春秋不书晦也。朔有事,则书;晦虽有事,不书。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
毂梁传: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是月者,决不日而月也。六鹢退飞过宋都,先数,聚辞也,目治也。
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尫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二十九年秋,大雨雹,为灾也。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队而死也。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秋八月辛未,声姜薨,毁泉台。
宣公十五年冬,蝝生,饥,幸之也。
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
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元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元枵,虚中也。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饥何为?”
昭公四年,大雨雹。季武子问于申丰曰:“雹可御乎?”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菑霜雹,疠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雹之为菑,谁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对曰:“鲁、卫恶之。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于是有灾,鲁实受之。其大咎,其卫君乎!鲁将上卿。”公曰:“诗所谓‘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八月,卫襄公卒。十一月,季武子卒。晋侯谓伯瑕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诗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国。’其异终也如是。”公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是谓也。”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
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于是叔辄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辄卒。
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将积聚也。”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是夜也,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旦,占诸史墨。对曰:“六年及此月也,吴其入郢乎!”
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逾公宫,桓、僖灾。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自大庙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给。有不用命,则有常刑无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驾乘车。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伤人则止,财可为也。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沉也。”于是乎去表之稿道,还公宫。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
十二年冬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臣士奇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凡纪灾异一百二十二,日食三十六也,星孛三也,星陨、陨石各一也,不雨七也,无冰三也,大雨震电一也,雨雪三也,大雨雹三也,地震五也,山崩二也,大水九也,有年二也,大旱二也,饥三也,无麦苗一也,大无麦禾一也,陨霜不杀草、李梅实一也,陨霜杀菽一也,雨木冰一也,多麋、有、有蜚、蝝生各一也,六鹢退飞一也,螟三也,螽十也,牛伤四也,牛死二也,宫室灾六也,震庙一也,屋坏二也,齐大灾一也,宋、陈、卫、郑灾一也,宋、陈灾各一也。其间非无惊世駴俗更甚于此者,而圣人不书。至阴阳、寒暑、草木、虫蠕之变,凡切于人事之休咎、天道之应违者,不以微而不察焉。以此见圣人之不语怪,而念是民生日用至急也。然春秋备记灾祲,以垂鉴戒,而不言其事应,诚有深意以为言之;而一有不应,则适以怠后世恐惧修省之心,且为矫诬者口实也。洪范五行传事事而强为之说,其亦未达圣人之旨矣。日食之不书朔与日者,传皆得而推之。而有莘之神降,泉台之蛇数,绛郊之龙见,魏榆之石言,彭生之豕祸,伯有之厉鬼,郑南门之蛇妖,宋华氏之犬祸,鸟呼嘻出而毫社灾,歌徵鸜鹆而稠父孙,绛市之谍杀(七)〔六〕日而能苏,鄋瞒之首载专车而眉见,事之所有,未可云理之所无,特以言不雅驯,圣人不道,而左氏辑其遗闻,附著于册,非特以侈新奇,亦所以昭劝戒也。然已属后世史家之滥觞矣。夫芝草、醴泉、甘露、神雀之祥,终春秋世,岂无一见,而经与传举不及焉。惟西郊获麟,一系简末,以昭制作文成之应,而且以伤吾道之穷也。春秋之纪祥异,亦慎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