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多载波微放电检测的研究现状

6.2.1 多载波微放电检测的研究现状

在多载波微放电检测方面,欧洲ANT公司、TESAT公司及加拿大COM DEV公司开展了工程试验验证方面的研究工作,它们均采用多个功率放大器连接到输出多工器实现大功率多载波合成信号,用于多载波微放电试验验证。D.Wolk在ESA的支持下开发的Ku频段10载波微放电验证系统,进行了多载波微放电试验研究,认为多载波微放电与单载波情形显著不同,得出了多载波微波部件微放电测试的流程无法简单地通过单载波测试来推演获得的结论,必须考虑信号相位的精确控制和种子电子有效加载两个关键因素。在D.Wolk研制的系统中,各路信号源只能进行手动相位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多载波大功率特性,但由于无法对相位进行精确调节和补偿,无法有效遍历所有相位,同时由于当时对多载波微放电“最坏状态”缺乏分析手段,使得试验验证的波形极有可能会漏掉“最坏状态”,使得验证不充分。尽管如此,在ESA于2003年制定的微放电标准中,附件部分仍详细介绍了Astrium公司基于手动相位调整的多载波微放电试验方案。标准中介绍了两种测量模式:当峰值功率小于4 kW时,将经过移相器的小功率信号采用合路器进行合成,将合成后的信号馈入单台功率放大器,并进行微放电试验,如图6-1(a)所示;当峰值功率大于4 kW时,受限于功率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必须将经过移相器的单路信号分别馈入多个功率放大器,并采用多工器进行不同频率大功率信号的合成,如图6-1(b)所示。

图6-1 ESA制定的微放电设计与试验标准中推荐的多载波微放电试验验证方案

(a)峰值功率小于4 kW时测试框图;(b)峰值功率大于4 kW时测试框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多载波微放电试验研究,在ESA的支持下,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空间射频大功率实验室研制了一套Ku频段10路相位可调整的多载波微放电试验系统,旨在研究不同相位对多载波微放电的影响,从而为多载波微放电试验验证提供指导。不同于传统的单路采用手动移相器的方法,该系统的10路信号源采用同一10 MHz参考信号,通过对馈入待测件的多载波合成信号的相位进行分析,并采用数字手段对整个射频链路的相位误差进行计算,在信号源中进行相对相位误差的修正,实现相位检测与控制,从而确保试验中采用指定相位的多载波信号进行测试,其原理框图如图6-2所示,但是该系统是欧洲航天局(ESA)投入大量资金研制的,包含10路矢量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及相位检测与调整单元,而这对大部分射频实验室而言是负担不起的,大大制约了多载波微放电试验研究的深入、广泛开展,试验研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对多载波微放电演化规律及“最坏状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多路异频相位可控制的信号源。

图6-2 ESA空间射频大功率实验室多载波微放电试验系统实现方案(见彩插)

国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开展了UHF频段6载波微放电系统研究,采用商业PLL芯片,实现6路相干载波的输出,并通过对合成信号的反傅里叶变换实现对相位的检测,从而实现了对多载波信号波形的有效控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多载波微放电试验,其实现方案如图6-3所示。

图6-3 UHF频段6载波微放电试验平台实现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