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缓冲时间"处理临时任务

安排"缓冲时间"处理临时任务

俗话说,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所以,我们在做日程安排时,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变化因素,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做日程安排时不可太过紧凑,而要留有余地,这一点很重要。

日程安排上的“缓冲时间”,就是指事先安排一段可以做任何事情的空白时间段。

工作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会耽搁很多时间,也可能有人临时请你帮他做一些工作,这些都是事先预料不到的。

举个例子,大家现在是否有要请人帮忙的工作?我想肯定有。那么,现在请你站在你想求助的人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完全无法预料到你何时会请他帮忙?

另外,当工作量过大的时候,日程安排也会出现破绽,无法按预定计划进行,结果落得被工作追着跑的下场。我以前就是这样的。

但现在的我却游刃有余。之所以有这种转变,是因为我事先在日程安排里设置了缓冲时间。如此一来,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很好地应对。

在日程安排里事先要设置多少缓冲时间,这个因人而异。可以将一天当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当作缓冲时间,也可以是半天时间。总而言之,一开始就不要在这个时间段里做任何安排,设置一个空白的时间段出来,这一点很重要。

我的做法是,把每周四一整天都设为缓冲时间,基本上这一天我不会安排任何工作上的洽谈。一旦遇到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工作任务,就可以在不影响预定计划的情况下轻松完成。

一开始就设定好缓冲时间,之后只要在日程笔记本上用荧光笔把这个时间段圈出来就可以了。以后在打开日程笔记本安排工作计划时,基本上就不会把计划写到那个圈里去了。

比如,有一次我们公司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过后,电视和杂志又不断地要求做采访,事先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因为我早就安排了缓冲时间,因此得以利用那个时间段来接受采访。

应对顾客投诉或工作上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没有当然最好,一旦发生了,就必须积极应对。处理这些事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果列为优先处理事项,就会影响一开始的工作安排。如果事先做了安排,就可以利用缓冲时间段来处理临时任务。

刚开始你可能会对设置缓冲时间有所抵触,请你一定试试看。特别是对那些总是抱怨忙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缓冲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容易延误计划的人可以安排长一些的缓冲时间。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目标对象提供价值,工作时间就是用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这种任务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要想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圆满完成工作,就必须事先设置缓冲时间。

正因为对方对你有期待,所以才会突然找上门来。妥善地处理这些事情,才能提高你的工作价值。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在一开始就预留出处理这些情况的时间。

当你的日程表还处于白纸状态时,就在笔记本上画出缓冲时间,这是秘诀。只要预留出这个时间,之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