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

孔子的人生哲学就是以生活为对,为好的态度。这种形而上学本来就是讲“宇宙之生”的,所以说“生生之谓易。”由此孔子赞美欣赏“生”的话很多,象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如此之类总是赞叹不(置)[止]。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他以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于是我们可以断言孔家与佛家是不同而且整整相反对的了。好多人都爱把两家拉扯到一起讲。自古就有什么儒释同源等论,直到现在还有这等议论。你看这种发育万物的圣人道理,岂是佛家所愿意的吗?他不是以万物发育为妄的吗?他不是要不沦在生死的吗?他所提出的“无生”不是与儒家最根本的“生”是恰好反对的吗?所以我心目中代表儒家道理的是“生”,代表佛家道理的是“无生”。中国人性好调和,所以讲学问总爱将两个相反的东西拉扯附会。又因为佛家传到中国来渐失本来面目,在唐以后盛行的禅宗,差不多可以说为印度原来没有的,他既经中国民族性的变化,从中国人手里出来,而那宋明学家又曾受他的启发,所以两方更容易相混。即使禅学宋明学相类,也不得为佛家孔家之相类,而况他们初不相类呢!大家总有一个错误,在这边看见一句话,在那边看见一句话,觉得两下很相象,就说他们道理可以相通,意思就是契合了。其实一家思想都是一个整的东西,他那一句话皆于其整的上面有其意思,离开整系统则失其意味;若剖析零碎则质点固无不同者,如果不是合成整的,则各人面目其何从见?所以部分的相似是不算数的。我中国人又头脑笼统,绝少辨察明利的人,从来讨论这两家异同问题的,多是取资禅家的话,愈没有明确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