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习惯

说习惯

学习始于幼儿模仿成人,所以习惯之事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没有模仿因袭无以成习惯,但社会上一种习惯固创始于个人,乃风行于群众间。虽云创始,却无不有其所资借的基础,即无不是在因袭中有所更改,掺入新成分者。其所因袭莫忘是先存在社会的。这样,所谓习惯便是从社会到个人,从个人到社会循环不已的事。

任何创始——创造、发明、发现——都出自心思灵活作用,但任何习惯都必待身体实践而后得以落实巩固。习惯之为物,追源溯始,实成于心身循环往复之间。然则习惯者非他,我盖指人生一切问题所由解决的那些创造、发明、发现之得以在个人和社会上的落实巩固。其中如生活用具如何操持或首先要在个人身手间落实巩固;至若生活规制如何循守的落实巩固,又特重在社会众人彼此间了。凡此之类不难推想理会,不多举说。

当习惯未成时,即不够落实巩固时,每要随时用心揣量而行,效率甚低;及至熟练后,不须劳神照顾,便自敏捷而显著成绩。此不必一一举出事例,读者自能领会得之。

古语云“习与性成”,习惯在人的生活行止上的势力极其强大,不亚于气质。前说气质不离体质,同样地,习惯亦是附丽在身体上的。二者的分别:气质是生来的,习惯则是在降生后慢慢养成。虽二者均非不可能改变(或不自觉地在改变,或自己主动地改造),但甚强大的惯性恒掩蔽着人的自觉性,人辄一时间失去自主往往贻事后之悔恨。可以说所有身心之间的矛盾冲突,罔非来自气质和习惯的问题。正为它是生命进取自由上所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以当你不能很好地运用它,你便转而为它所左右支配了。

如前所说,气质总是有所偏的,人的习惯同样地恒有所偏。习惯在生活上很有用,正为其很有用,才养成习惯;但其偏处亦就会随之愈来愈偏。平常或不大感觉什么问题,遇到局势改变(事情总在发展、改变岂可免),其偏弊遂尔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