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的根本

自学的根本

〔我曾经〕叙述〔过〕我的父亲和我的一位父执〔彭翼仲〕在我青少年时代对我的影响。这是意在叙明我幼年之家庭环境和最切近之社会环境。关于这一环境,过去所读只是扼要叙述,未能周详。例如我母亲之温厚明通,赞助我父和彭公的维新运动,并提倡女学,自己参加北京初创第一间女学校(名“女学传习所”),担任教员等类事情,都未及说到。然读者或亦不难想象得之。就从这一环境,给我种下了自觉的根本:一片向上心。

一面是从父亲和彭公他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般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更一面是从那维新前进空气中,自具一种迈越世俗的见解主张,使我意识到世俗之人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顷所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

这种心理,可能有其偏弊;至少不免流露一种高傲神情。若从好一方面来说,这里面固含蓄得一点正大之气,和一点刚强之气。——我不敢说得多,但至少各有一点。我自省我终身受用者,似乎在此。

特别是从十三四岁开始,由于这向上心,我常有自课于自己的责任;不论何事很少须要人督迫。并且有时某些事,觉得不合我意见,虽旁人要我做,我亦不做。固然十岁时爱看《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几乎成瘾,已算是自学,但真的自学,必从这里说起。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单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可以包括了求知识。求知识盖所以浚发我们的智慧识见;它并不是一种目的。有智慧识见发出来,就是生命向上自强之效验,就是善学。假若求知识以至废寝忘食,身体精神不健全,甚至所知愈多头脑愈昏,就不得为善学。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一句话,这观念最正确。这个学显然是自学;同时这个学,显然是说一切做人做事,而不止于求知识。

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用它来作种种事,读书则其一种。可惜这个道理,我只在今天乃说得出,当时亦不明白的。所以当时对于自己身体照顾不够,例如:爱静中思维,而不注意身体应当活动;饮食、睡眠、工作三种时间没有好的调整;不免有少年斲丧身体之不良习惯(手淫)。所幸者,从向上心稍知自爱,还不是全然不照顾,亦因为有一点正大刚强之气,耳目心思向正面用去,下流毛病自然减少。我以一个瘠弱多病的体质,到后来慢慢转强,很少生病,精力且每比旁人略优,其故似不外:

一、我虽讲不到修养,然于身体少斲丧少浪费;虽至今对于身体仍愧照顾不够,但似比普通人略知照顾。

二、胸中恒有一股清刚之气,使外面病邪好象无隙可乘。——反之,偶尔患病,细细想来总是由自己生命失其清明刚劲,有所疏忽而致。

又如我自幼呆笨,几乎全部小学时期皆不如人;自十四岁虽变得好些,亦不怎样聪明。讲学问,又全无根底。乃后来亦居然滥侧学者之林,终幸未落于庸劣下愚,倒反受到社会的过奖过爱。此其故要亦不外:

一、由于向上心,自知好学;虽没有用过苦功,亦从不偷惰。

二、环境好,机缘巧,总让我自主自动地去学,从没有被动地读过死书,或死读书。换句话说,无论旧教育(老式之书房教育),或新教育(欧美传来之学校教育),其毒害唯我受的最少。

总之,向上心是自学的根本;而所以有今日的我,皆由自学得来。古书《中庸》上有“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两句话,恰好借来说我个人的自学经过(原文第二句不指身体而言,第一句意义亦较专深,故只算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