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发《指引》,明确思路
针对调研中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及区域材料投放中的困惑,我区与罗湖区幼教同行共同研究,制定并下发了《盐田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指引》(非普惠性幼儿园参照执行)。以幼儿的关键经验、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从说明、区域材料投放目录、参照图片三方面,详细列出班级角色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音乐区和表演区应投放的购买材料和自制教具。
盐田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指引说明
(一)为深入贯彻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防止“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盐田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投放区域材料提供指导,制定《盐田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二)《指引》分说明、区域材料投放目录、参考图片三个部分。说明部分就区域材料投放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教师理解《指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目录部分将语言、科学、建构、音乐、美工、角色等区域具体投放的材料罗列出来,既有可购买的现成区域材料,还有教师自制的区域材料,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参考图片提供了部分图片,希望对教师投放区域材料有所帮助。
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幼儿创设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各幼儿园要将《指引》作为优化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基本依据,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在区域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幼儿有选择“去什么区”“和谁一起去”“玩什么”,甚至“什么都不想玩”的权利,教师不可强行安排幼儿进区(个别或小组学习任务除外)。
2.要灵活运用《指引》
《指引》对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还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原有材料、幼儿年龄特点和各区域功能投放。要多考虑基本的、半成品的材料。可将主题中一些操作性、探究性为主的内容投放其中。随幼儿能力的提升及主题的变化,幼儿兴趣及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更换、添加。
3.因地制宜创设区域
每个幼儿园的活动面积不同,无论宽敞还是狭窄,请教师考虑区域的完整性。教室大的幼儿园,可设置5—7个区域。教室小的幼儿园可在教室固定1—3个区域(建议是美工区和建构区),其他区域可采用“流动区域”,也可将幼儿的团体讨论或集体课放在建构区里进行,腾出空间设置区域。每个区最佳容纳量为5—7人。
4.要确保区域活动的时间
各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有一小时或以上的区域活动时间,为幼儿自主探讨学习提供保障。区域活动与教师有组织的活动相冲突时,教师不可因集体上课的观念影响,随意占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因为幼儿在园“教师有组织活动”占的比例已很大。
5.关注区域投放材料的安全性
投放的材料不仅要卫生,更要无毒、无异味。如果材料本身有安全隐患,教师要考虑怎样避免,如:工具类中的锤子和钉子,可以在锤子的把手上钻个眼,用结实的绳子系起来,然后绑在桌子腿上,使锤子挥动时受到一定限制而不至于乱敲;钉子只给3—5颗,避免过多而出乱子。同时,幼儿在使用时有成人(教师或家长)的陪伴。
6.让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教师在采购材料前,可以先和班级幼儿讨论“你们喜欢玩什么样的玩具”“你们有什么特别想知道的秘密”……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商量和分工,也可在网上搜索。
表2-1 盐田区普惠幼儿园每学年各班区域材料投放指引
续表
续表
续表
《盐田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班级区域材料投放指引》下发后,解决了民办普惠园园本教研存在的玩具材料少、不知道该投放什么材料、难以开展自选活动的问题;解决了我区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因空间有限、孩子人数多,虽然设有区域,但活动难以推进的问题。我们以一所幼儿园为试点,参照《指引》标准,利用幼儿园功能室、走廊转角、闲置的电梯口等空间创设区域,投放区域材料,保证了区域活动有质量、常态化。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中,通过参照与模仿,获得了可借鉴的经验、可操作的材料,增加了独立承担教学工作的自信;在智慧的碰撞与不断的反思中,突破了专业发展的瓶颈,获得了持续自主的发展动力。
老师们发现:“其实开展区域活动很简单,孩子们有了很多教具玩,专注力增强,班级常规变好了。”区域活动,提升了全园孩子和老师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