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丹心 浩气长存

第四章 铁骨丹心 浩气长存

一心向党,蛰居南昌

对于参加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柳志杰而言,北平显然已无法立足了,柳志杰决定南下寻找组织。到了武昌后,他得知军校同学薛典谟正在国民党炮兵第六团第二营当营长,部队就驻扎在青山镇(现为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古称青山矶,东与洪山接壤,西南与武昌毗邻,南倚东湖,西北濒临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这里矶石起伏,群山环抱,矶头有漩涡回流,矶尾有激流浅滩,地势十分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1)

正因为青山的位置重要,蒋介石政府在这里布防了重兵,薛典谟所在的炮兵六团是当时重要防守力量,因而各方面的待遇都不错。薛典谟是典型的国民党军官,又有吸鸦片的恶习,与柳志杰终归不是同路人。因此,在薛典谟处短暂停留后,任凭薛如何挽留,柳志杰也坚决继续南下。很快,他就去南京先找了认识数年的友人赵沐如,商量下一步的去向。 (2) 1933年5月,蒋介石为了加紧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准备,命令江西省政府组建保卫师,每县一个保卫团,若干县合成一个保卫师,于是江西便有三个地方保卫师。赵沐如当时在史宏烈的保卫第三师谋得了一个处长职位,保卫三师的师部在南昌,赵沐如便给柳志杰找了份在师部编杂志《前锋月刊》的差事。当时的柳志杰矢志抗日反蒋,却长年颠沛流离而无成果,又因长期联系不上组织,既不能与同志们一起战斗,也无法接受组织的安排与任务,便萌生了去中央苏区找组织的念头。因此,柳志杰欣然接受了赵沐如的帮助,并与赵商定化名柳之叶,动身赶往南昌。

柳志杰到达南昌之时,红军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第五次反“围剿”,由于蒋介石此时采取德国军事顾问的“碉堡”战术,所有通往中央苏区的道路全部严密封锁,柳志杰又不知道党的地下交通线,只能掩藏身份在保卫三师师部暂时栖身,并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政治倾向,“中规中矩”地编印三师小报。1934年1月底,蒋介石当局下令江西保卫第三师从吉安的黎溪向抚州南城开进,以作为进攻中央苏区的侧卫力量。或许是柳志杰昔日的规劝影响了赵沐如,赵沐如便编了理由留在了南昌师部。由于赵沐如的帮助,柳志杰在南昌的隐蔽生活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印迹,但也过得平安无事。柳志杰仍然在热切期盼进入中央苏区找到组织的那天,但他心中的苦闷始终无处表达,便经常给老家人写信,一来报个平安,二来也倾诉一下内心的郁结。

期间,柳志杰不禁思念起了昔日的挚友潘忠汝、袁复南。柳志杰联系不上潘忠汝,当时并不知道潘忠汝已经壮烈牺牲;而同样参加了黄麻起义的袁复南,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追捕,曾带着弟弟袁竺西等十余口家人偶遇过柳志杰,但还没等柳志杰帮上忙,袁复南就突然病故,柳志杰便让袁竺西他们回柳家畈,并请父亲帮忙在附近宁河村的吴氏祠堂找了个地方安置他们。靠着柳父的资助,袁竺西他们自食其力地在菖蒲潭度过了4年,方才回到家乡。袁竺西受哥哥袁复南的影响,平常也喜欢读一些进步书籍,与柳志杰也有书信往来,柳志杰也把他看成是袁复南的“影子”,时不时地会把内心的想法向袁竺西诉说一二。

柳志杰是怀揣寻找组织、投身革命、抗日反蒋的理想来到南昌的,孰料仍然身陷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回想自己自打离开柳家畈的学习、生活以及革命历程,柳志杰不免产生了虚度光阴的感慨,他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也有了一丝困惑。这种感慨与困惑当然不是想要放弃理想,也不是就此熄灭革命斗志,而是对于不能施展抱负、无以亲临火热的革命斗争一线的苦恼。

在给袁竺西的信中,柳志杰以两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内心的真情实感。他如是写道:“虚度光阴三十年,此生憔悴有谁怜?孤高气傲心多直,志大才疏性少圆。鲠骨一身兼热血,枯肠九转累心坚。颠连辛苦山难拔,感到玄虚欲问天。”“生平饱受苦艰辛,到处漂逢恨不禁。填海空劳精卫力,补天常抱女娲心。狂澜涛里埋孤楫,大雪堆中奋短兵。只为长途迷漫漫,一回搔首一回吟。” (3) 寥寥数语,柳志杰数年的奔波与辛劳,戎马倥偬但壮志仍未得酬的伤感与苦闷跃然纸上。尽管如此,柳志杰还是坚持小心翼翼地打探着同志们的消息,很快,他就与参加请水寨暴动时的战友、时任潜山县委书记的芮兰生联系上了,两人通信时用的都是暗语,柳志杰告诉了芮兰生自己的现状,芮兰生则鼓励柳志杰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振奋精神,利用在保卫三师编杂志的机会,相机开展地下工作,尽可能地利用国民党嫡系与地方武装的矛盾,策反保卫三师。

飞来横祸,不幸被捕

就在柳志杰按捺心中的激动与兴奋,蓄势开展党的地下斗争时,一个极其偶然的不幸事件阻断了柳志杰的计划。

南京是蒋介石政权的核心地带,自1927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就接连七次对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进行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在1930年7月发起的第六次大破坏中,南京地下党组织的绝大部分同志都遭到逮捕,原来200多名党员、32个支部,到11月时只剩下47名党员、8个支部。有鉴于此,上级派出曾中生、恽雨棠、李耘生、王善堂等来南京着手恢复组织,至1931年底已发展党员近200人,在市委之外又建立南京特别委员会,专管外县工作。不料,1932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善堂被捕叛变,供出全市党员密写名单;4月,特委书记李耘生等被捕,中共南京组织第七次遭到大破坏,并波及江苏省委所属的徐海蚌、长淮特委,至1933年2月有300多人被捕,100多名党员牺牲。1934年6月,江苏省委被破坏,南京市委负责人顾衡于8月受牵连被捕,12月就义于雨花台,这是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第八次遭到敌人破坏,此后两年多内没有重建市级党组织。

其中,由于1933年底一位潜山籍地下党员被捕后叛变,国民党反动派当局顺藤摸瓜,首都宪兵司令部的宪兵们立刻抓捕了与叛徒接触较多的芮兰生。芮兰生于1929年11月接替牺牲的余大化,出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期间,他积极配合中心县委书记王效亭组织请水寨暴动。起义失败后,芮兰生也曾辗转到南京一带从事地下交通工作。芮兰生手上有一个通讯本,记载了平时有联络的潜山籍共产党人的联系地址,1934年3月份被捕前,为了保护党的秘密,情急之下,他把通讯本捣进了粪坑中,可惜慢了一步,被国民党宪兵发现了他往粪坑里捣什么东西。国民党反动派把通讯本捞上来后进行了一定的技术处理,由此掌握了大量潜山籍共产党员的信息。这令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如获至宝,因为中共地下党员多用化名,籍贯、地址之类的信息也都根据需要不断变更,反动派往往很难通过同乡联系而集中抓捕同籍的共产党人。现在,国民党反动派根据叛徒的招供,又有了通讯本上的记载,便立刻成立了由警务处长韩文焕带队的专案小组,按通讯本上的联系地址实施抓捕。就这样,包括柳志杰在内的居住地址没有及时变更的50余名潜山籍共产党员不幸被从安徽、江苏、江西各地逮捕并押至南京的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因为柳志杰当时在国民党部队任职,为了慎重起见,韩文焕亲自带队去的南昌,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逮捕了柳志杰。当柳志杰见到凶神恶煞般的国民党宪兵时,不仅面不改色、毫无畏惧,而且还立志要用鲜血和生命完成革命斗争和抗日反蒋的夙愿。正因为有着必死的决心,他在被押往南京的途中,还慷慨激昂地赋诗一首,表明心志:“两只芒鞋两足穿,踏遍东南奈何天。头颅留得回京去,再看人间五百年!” (4)

矢志不渝,血染雨花

国民党反动派深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不仅个个能力不凡,而且一定掌握着大量的秘密,便对同期逮捕的柳志杰、芮兰生、江竹轩、梅竹松、陈晋先、周焕美、黄皖山等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审讯,试图从他们口中获取更多有用的情报,但都遭到了共产党人的誓死抵抗。芮兰生入狱后,敌人先是威逼利诱,见一无所获,又转而用“老虎凳”、电刑等残忍酷刑,并多次锤敲碎骨、灌辣椒水,前后折磨了芮兰生几个月,仍然没能迫使芮兰生屈服。一次审讯中,审问的人遭到了芮兰生的痛骂:“欲杀就杀,不杀就不杀,何苦要用此无聊心机!” (5) 敌人恼羞成怒之下,于1934年8月把芮兰生押往雨花台杀害。

柳志杰也在与敌人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不知道的是,昔日曾经朝夕相处的陈九也被从安徽嘉山(今明光市)抓了过来,由于他被关押在甲所,而柳志杰被关在乙所,起初他俩并没有机会碰面。直到7月初的一天,反动派把柳志杰转到了甲所关押,恰好又与陈九同一个弄堂,两位昔日的亲密战友才得以相见。虽然他们早已是遍体鳞伤,但为革命献身的斗志因为偶然的重逢而燃烧得更加炽烈。

这天清晨,柳志杰趁看守都在打盹,便从囚房门上的小窗口伸出头来,这一举动被隔壁囚房里的陈九发现了,他估计柳志杰有话对自己说,也将头从小窗口伸了出来。柳志杰平静地对陈九说道:“敌人昨天找我谈过话了,问了一些家庭情况,看来我活不了太久了。我肯定要死了,死不足惜,只可惜我多年奔走,不能目睹革命成功,不能手刃卖国贼蒋介石,死有余恨!你若出狱,可以在雨花台乱骨中找到我的骸骨,我的右掌骨,那年在郑州火车上砸碎了。你若找到掌骨碎了的就是我,请你在我的墓前立一碑记,以便家人寻找。我拟了一首诗,你把诗刻在碑的背面。”说完,柳志杰就一字一句地念起了诗,他怕陈九记不住,还慢慢地重复了几遍:“父兮空生我,母兮空鞠我。辜负罔极恩,此身一无所。愿将寸草心,化作光明火。长照可怜人,渡此汹涛舸。” (6)

陈九在心里牢记了烈士的绝命诗,听着听着,想到战友即将就义,他不禁泪如泉涌,悲痛不已,在心里默念只要还活着,就一定完成烈士的临终嘱托。只是,陈九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的法院判处无期徒刑,被关押在中央军人监狱,没有办法帮助志杰完成他的心愿。这件事也成为陈九老人一辈子的痛。而身陷囹圄的陈九有所不知的是,柳志杰一直都经受住了种种非人的考验。

原来,韩文焕一直认为柳志杰能打入国民党部队且一直平安无事,能耐肯定不小,自然也掌握着更多的秘密,并认定柳志杰是这批潜山籍共产党员中的领军人物,便自己经常亲自审讯柳志杰。刚开始,黄埔三期步兵科出生的韩文焕想诱使柳志杰招供,便以学长的身份假惺惺地与他套近乎,告诉柳志杰只要他交代秘密,同时在报上刊登脱离“赤匪”的申明,他一定担保柳志杰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报酬。但柳志杰根本不为所动,经常指着韩文焕等人的鼻子骂:“谁残害人民,谁便是匪,你们残害人民,你们便是匪!”韩文焕原本想借审讯柳志杰捞取往上走的政治资本,未曾想不仅到处碰壁,还被柳志杰骂得目瞪口呆,便撕下了学长的伪装,命人采取“车轮战”,整日整夜地审讯柳志杰,试图让他精神崩溃,可即便这样也不能撬开柳志杰的嘴,除了一些个人情况以及参加抗日反蒋的活动,敌人想要的情报一个也没有得到。韩文焕见此招不行,就干脆让人采用酷刑,鞭打、灌辣椒水、锤敲骨头……几乎什么酷刑都用上了,还不断地以死威胁,柳志杰任凭酷刑怎么加身都始终坚贞不屈,每次从昏死中醒过来后,他都会用虚弱的声音大义凛然地告诉审讯他的敌人:“要杀就杀,我柳某是不怕死的。只有你们这般无耻之徒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你们要我‘坦白’‘自首’,那是白日做梦”,“我主张反蒋,主张抗日,我是不怕杀头的……” (7)

韩文焕实在是黔驴技穷了,但他仍不死心,便在对柳志杰临刑前的最后一次提审中亲自上阵,结果又被柳志杰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被柳志杰揭穿了他想利用共产党人的鲜血加官晋爵的龌龊用心。柳志杰正告韩文焕:“你要用我的头,作为你升官发财的垫脚石,直说好了,何必费此卑鄙无聊之心机,侮辱我党,侮辱柳某人格,你们想把我当作软骨头,做卖国贼蒋介石的走狗,瞎了你的眼睛。”国民党反动派哪能容忍柳志杰这样的“刺头”,便让法院判了他死刑。

1927年后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

1934年7月12日早晨,宪兵突然冲到柳志杰的11号囚室前,恶狠狠地喊道:“出来!”柳志杰充满蔑视地瞪了宪兵一眼:“干什么!无非是请先生归天,看着吧,再过二十年老子还是好汉!”由于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柳志杰几乎是被宪兵们拖出监狱押往雨花台刑场的,柳志杰用尽全身的力气,一路高喊口号,震醒了睡梦中的人们,更加坚定了牢中的共产党人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决心。大家无不为之动容,有同志流下了滚滚热泪。这天早上,柳志杰同一个监区的人们,没有一个人伸碗去接一勺牢饭……

这一天,柳志杰同志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柳志杰短短32年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不怕牺牲,直面敌人的屠刀,从不屈服,展现了大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他心系劳苦大众,甘愿燃烧自己,也要为在暗夜里受苦受难的民众点起指路的明灯;他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把鲜红的热血永远洒在了他所深爱着的中华大地上。

(1) 苏发刚、甘瑞文:《军事要地青山镇》,《武汉文史资料》1994年第4辑,第21页。

(2) 目前见到的关于柳志杰的传记资料中,都认为柳志杰直接去南昌找到黄埔同学赵沐如,但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柳志杰同期的黄埔学员中并无叫赵沐如的人。目前能够查到的国民党人赵沐如,其生平事迹均不详,仅知其外号“赵狗熊”,湖南人,1944年平定新疆叛乱中殉国,时任国民党四十二军一九一师五七一团上校团长。但1933年赵沐如奉命准备参加瑞金“围剿”时,柳志杰曾作诗《送同学赵沐如入江西》赠赵沐如,规劝他不要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并称他们两人是“异道同谋义更高”。同时,有资料显示,请水寨暴动失利后,柳志杰藏身南京时,曾一度匿居于赵沐如处。因此,笔者判断,“沐如”可能是柳志杰认识的赵姓朋友的字号或别名,柳志杰与赵沐如也非直接在南昌碰的头,而是先在南京见的面,赵为柳志杰在江西保安三师找了份差事,柳志杰在赶往南昌途经九江时得知赵沐如要去参加“围剿”中央苏区,这才写诗规劝。笔者同时推断,“赵沐如”并非中共地下党员,但可能知道柳志杰的中共党员身份。参见文竹选编《柳志杰诗词选》,第28—29页,1989;叶长庆《浩气充寰宇 丹心照汗青——记柳志杰烈士战斗的一生》,《江淮英烈传(第1辑)》第2分册,第251页,1987。

(3) 柳志杰:《偶成·赠袁竺西》,载文竹选编《柳志杰诗词选》,第29页,1989。

(4) 柳志杰:《无题》,载文竹选编《柳志杰诗词选》,第30页,1989。

(5) 聂申由:《芮兰生事略》,《潜山文史资料》第三辑,第201页,1993。

(6) 参见陈九《回忆柳志杰同志二三事》,《岳西英烈》第一辑,第170页,1986;文竹选编《柳志杰诗词选》,第30页,1989。

(7) 刘健:《光照千秋的生命之火——记柳志杰烈士》,《雨花文史》第4辑,第38页,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