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善于思考
成贻宾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中,苦苦追求革命真理,潜心学习,探索革命正确道路。他根据在中学时学习过的《新人生观》中所论述的观点,结合自己不断研究,从学术和科学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革命真理。在《生之原理》读书报告中,从自然科学研究开始逐步升华到用无产阶级唯物史观和经济史观来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十分黑暗,成贻宾明白如果很直白地讲述革命道理,便会遭到残酷镇压和无情打击,所以他将他的领悟煞费苦心地写在了《生之原理》读书报告中,把革命道理逐步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篇报告中,成贻宾用问答式的方式,把一些深奥晦涩的学术理论逐一加以解答,使人从中不断领悟其中奥秘。在报告第一部分,成贻宾先从“宇宙论”谈起。他对宇宙的认识是“吾人所论之现象之宇宙,在吾人知之范围以内,故宇宙的范围即是知的范围,超现象之宇宙在吾人之知以外,吾人不得知,或可谓之神。然因吾人知之日增,故已知宇宙范围日益增大,而未知宇宙之神之部分日益渐小”。他认为对于超现象的宇宙,由于科学研究的水平尚未达到,很多宇宙自然现象人们当然知之甚少,于是以为是“神”的作用。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那些宇宙未知现象也就日益减少,“神”的部分也就不存在了。
《生之原理》读书报告
他在读书报告中,用唯物主义辩证方法来研究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哲学可以引进科学,科学可以充实哲学。他用“宇宙在变”的道理,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来暗示社会一定会变的千真万确的真理。这里也向人们暗示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的旧社会即将被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进步、光明的新社会所取代。
他在读书报告中分析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精神能力与物质互为体用,精神能力之表现必赖物质,而物质之存在亦在其精神能力,但精神力为主,物质为从”。正如《新人生观》中所指出的那样,“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心地光明,志向远大,保持高尚的人格,具有清醒头脑。”
成贻宾在读书报告的第二部分“人生论”中,谈到人生理想时,他认为“人生的理想即在为社会服务,因为欲为己,必须为人,为人即所以光大自己生命的意义”。“助人、爱人是人生的真乐;因为发自由心,故无有阻碍而即是乐,所以道德就是幸福。”成贻宾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就是这样高尚、纯粹的人。他处处把助人、爱人当作人生最大幸福。同时他又指出人之本性有善的趋向,只有发扬光大,人生才能取得好的善果。他告诫每个人要不断加强自身改造,要以善良的人为榜样,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善始善终。同时还告诫人们,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随心所欲,私欲膨胀,必定遭到恶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刻未到”。
在道德与修养上,成贻宾认为要“为善去恶,修己善群”,“扩大对社会的仁爱心,同情心”。他认为,一个人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和修养,这是做人的底线,有了这一点,这个人就能做到修己善群,就会做到对社会有仁爱之心和同情心了。
成贻宾在读书报告中,说到处人与处事上一定要有诚信。他明确指出“诚是以完善吾人之格,诚即信仰的集中,即真实的存在,即情爱的源泉,即行动的开端”。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政府如果处处对人民有诚信,那么社会肯定稳定,人人就会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民就会安居乐业。而成贻宾所处的年代正是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年代,是最不讲诚信的年代,到处是尔虞我诈,民不聊生。当时国库空虚,国民党反动政府就采用滥发金圆券的手段,来填财政空缺,大肆榨取人民的血汗,结果物价飞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钱很快就贬值。这就是对人民不讲诚信的铁证。
成贻宾在读书报告的“五伦之教”中,阐明了“五伦之教最切实际的对人处世尽职,负责之道”:“父(母)是生我者,是先我而存在于时间空间;子是我生的,则子的生命又连续于我;父母对子女严及慈,父宜严母宜慈,子女须孝,先意承志,奉养其身,并求父母精神上进步。”“兄居长,弟对之须以恭,弟居幼,兄对之须以友,急期相助,有过相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家庭中要各尽其责,这样的家庭才是和眭的家庭。
成贻宾“五论之教”的理念是出自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对子女严格教育,4个子女都成长为国家有用人才,在他家乡氾水镇一直传为美谈。很多人家都以他父母为榜样教育子女。再说成贻宾兄弟3人对父母也十分孝顺。父亲失业后,两位兄长承担起赡养父母职责,同时还承担成贻宾读书的一切费用。成贻宾高中毕业后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也和二位兄长一起承担起赡养父母责任。他还曾劝说二哥从台湾回大陆,也就应证了兄弟间“有过相规”这句话。
成贻宾(后排左一)与家人合影
成贻宾在读书报告的第三部分“民生论”中,特别强调了民生真谛,即“人民的生活(包括食、衣、住、行、育、乐),社会的生存(社会秩序之安宁与时时不断的进化),国民的生计(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藏富于民,不以聚敛为理财),群众的生命(生命需要绵延,需要光大)”。孙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中特别重视民生,将其与民族、民权一起,提出“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理论的核心内容。
成贻宾在国民生计中特别指出人尽其才,就是希望各级政府发挥每个国民的聪明才智来建设国家,使国家繁荣富强。千万不能嫉贤妒能,将有用的人才埋没,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样的结果就会使有知识有智慧的人丧失信心,最终国家会遭受到损失,社会将会衰败下去。
他在读书报告中之所以一再肯定革命先驱孙中山总理非常重视民生,就是影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迫害广大知识分子以及国家有用的人才,聚敛民脂民膏,各级官吏贪污腐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的社会,人民当然要起来革命。
成贻宾在读书报告中精辟分析了世界上发生战争有两个原因:一是纳粹主义,就是以自己之民族国家为世界唯一有生存权利的民族国家。二是帝国主义,就是想无尽地夺取他人财富以为自己的财富。
为了更有力地说明世界上所有战争都是某些国家政客一直推行纳粹主义、帝国主义,以便建立更多殖民地,掠夺别国人民财富所造成的,他详述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这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就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掠夺他国人民的财富。这种侵略本性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因此,世人应该永远牢记这个惨痛的教训。
成贻宾的《生之原理》读书报告,字里行间中都流露出他追求革命真理,追求进步,不断改造自己思想适应社会前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尽管他身处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之下,但他还是无所畏惧,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经济史观来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这就充分说明他对国民党反动派腐朽没落残害人民的政治深恶痛绝,而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和希望。他所理想奋斗的目标是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剥削人的幸福社会,即实行民生主义——社会主义。从而再实现世界大同,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生、共享、共进步,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