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在《毛泽东选集》中《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一文的注释上记载着:“1949年4月1日,南京11个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6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和平条件,国民党南京卫戍总司令张耀明在蒋介石授意下,指使军警特务凶殴示威学生,死学生2个,伤100余人。”这两名牺牲的学生,其中之一就是成贻宾。
成贻宾,1927年7月25日(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宝应县氾水镇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人家。6岁入学,就读于氾水镇小学。嗣后随父亲职业变动,先后在江苏省如皋附属小学,江苏省扬州实验小学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随父母逃难回家乡氾水镇,继续入氾水小学读书。1939年考入宝应县中学。1940年下半年,随家人迁至南京,转入南京国立模范中学继续求学。1944年底,成贻宾父亲失业,他只好随父母重返故里,转入宝应县中学继续完成学业。
1946年7月,成贻宾于宝应县中学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但因家庭经济实在困难,他只得放弃考大学,随父母到镇江投靠二哥生活。到镇江后,为了生计,考入国民党一政府机关做小职员。他进入机关工作后,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机关大小官员腐败透顶,于是决心离开这肮脏环境,重新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走科学救国道路。
1947年,成贻宾报考大学,同时被全国三所名校录取。即清华大学、英士大学和中央大学。他后来选择离家较近的南京中央大学读书。
进入中央大学后,成贻宾因受到同班同学进步思想影响,于1948年初加入学生进步组织新青社。
1949年4月1日,南京大专院校师生员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要求国民党反动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八项和平谈判条件,实行真正和平。在游行队伍中,成贻宾冲在最前面,与国民党反动军警斗争。为了保护游行同学安全,他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殴打成重伤,于4月19日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