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精神力量
成贻宾喜欢读文艺书刊,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里吸吮养分,探求革命的真理,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操。有时,他还以书中人物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寻找自己不足之处,从而拨正自己生活的航向。1948年暑假期间,他读完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他感触很大。他从这本小说中看到不是描写的某一个保尔·柯察金,而是千千万万个为争取自由幸福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的男女青年。除了保尔,还有对保尔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朱赫来、阿尔焦姆和冬妮娅、谢廖沙以及丽达、赖雅等众多的人。保尔是苏联第一代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的缩影。保尔是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保尔精神的主要特点在于他对革命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成贻宾被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书中所描写的主人翁保尔的革命坚定性和崇高革命品质深深打动。因此在1948年9月2日、3日、4日日记中先后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他写道:
看完了苏联尼古拉·阿力克·赛尔维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我素来看的俄国小说很少,除了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一些书外。因为我怕那冗长而空洞的描写和一串古怪的名字,一个名字有十几个字。不过看完这一本书以后,方知其革命好的作品远和古典文学不同,这是描写一群布尔什维克怎样斗争的故事,以保尔·柯察金为主角,这劳动阶级的小家伙,参加了青共,和匪帮、德国人、波兰人作过血战,为了建设,和恶劣天气挣扎过,终于病了,在病榻上工作,写完了这部伟大的小说,给予我许多伟大的启示。
首先警惕的是我的阶级在革命中是打倒的,因为它是反革命的。苏联中执会主席G.波泽波夫斯基在序里说得好“作者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社会地位,和不能了解革命的动力等,有很大的表现……那中学生的自大、傲慢、一知半解和空洞无聊的思想以及年幼软落无耻与叛变等——都是那些沉溺无能的市侩生活的虚荣与劳碌的。由小市民窝巢飞出来的雏鸟的特征。就像在鲨鱼周围的小鱼,等靠鲨鱼的排泄物生活一样。这种小市民也是等靠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排泄物而生活的。”文中第171页一个奥古什夫中学学生说:“抱歉得很,我不大懂得究竟要我们干些什么,他们要我们干政治吗?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毕业呢?我们是必须念完我们学校里课程的……”这正是我们的病根。为了伟大的理想,我立即宣布向无产阶级投降,准备立即参加那伟大的革命,尤其是那伟大的建设工作,使人们温暖、肚饱、享乐的建设工作,伟大的Y、V、A,在伟大的建设工作里,是须要青共们在波耶卡筑铁路的精神的,那一段描写,使我感动得流泪,“我们即使牺牲生命,也得把路轨筑成,否则我们还能叫做布尔什维克吗?”我是一个工程师,不能像巴多斯金那样忽略于人的计算,鼓舞起伟大的同志们,和物质配合着,建立我们的新世界!这本书还有点旧了,作者于1936年逝世,我还想多读些苏联更新的作品。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成贻宾的思想受到保尔·柯察金等革命者影响,有了巨大的蜕变。正是因为他的思想有了蜕变,所以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保尔的革命精神来改造自己的思想,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保尔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成为成贻宾的人生箴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怎样渡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成贻宾学习保尔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时刻勉励自己的。他在1949年1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保尔·柯察金相比,相差很远,这正是我的病根。”于是,成贻宾决定从读书救国的幻想中挣脱出来,并且摒弃“搭便车”(随革命者进入新社会搞建设)的意念。他看清了并认定了:中国只有解放了,一切才会好起来;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有救,他的YVA设想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