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勤奋学习
1946年7月,成贻宾在宝应县中学以优异成绩毕业。本来他完全可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实在困难,他只好忍痛放弃投考学校的机会,随父母到镇江投奔二哥。到了镇江后,他考入镇江一个国民党政府机关做了个小职员,获得了一份微薄的薪水,和大哥、二哥一起赡养父母。
成贻宾工作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背信弃义,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悍然撕毁国共两党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起内战,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广大人民又要回到战火的痛苦深渊,这令成贻宾十分愤慨。与此同时,成贻宾进入国民党政府机关后,看到各级官员绝大部分是贪污腐化,吃喝嫖赌,毫无底线,他下决心要离开这个肮脏的环境,重新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1947年,成贻宾经过认真复习,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全国3所名牌大学录取,即清华大学、英士大学和中央大学。据当时清华大学新生录取榜记载,该校在全国录取669名新生,南京考区录取109名,成贻宾为前12名。由于他成绩优秀,清华大学准备给他奖学金待遇,但因家庭经济实在太困难,筹措不到路费,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去清华大学读书的极好机会。而清华大学出于爱惜人才,还同意保留他一年学籍,待来年还可以继续去就读。
国立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据英士大学录取新生榜中记载,当年英士大学在全国录取新生为231名,分文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成贻宾是该校文理学院物理系前8名。而当年中央大学在全国录取新生522名,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成贻宾因家庭经济困难,只好选择靠家较近的南京中央大学,进入该校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学习。
由于成贻宾父亲失业,家庭经济困难,他考入大学后所有费用是二位兄长供给的。成贻宾进入中央大学工学院后,于同年10月18日给他二哥的信中谈到,当年录取中央大学工学院新生情况:江南人居多,这说明了沪苏常一带学生水平较高。而内地能考入中央大学的学生很少,就是有一些录取新生也是以湖南学生为主。苏北录取学生亦较少。成贻宾决心努力刻苦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就可以免交学费和伙食费,这样也就能减轻二位兄长的负担。后来,他确实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获得了奖学金。
国立中央大学录取新生名单
成贻宾的中央大学学生证
在大学读书期间,成贻宾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所有的课堂笔记、实习报告都清晰工整,一丝不苟。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是4年工科学生学分和课程最多的一年,作业很多,经常连晚饭后散步的时间都没有,笔记、报告、作业都要按时交,但他的字迹依旧保持清晰工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学习之余还搞一些工程学术的探索和研究。
目睹国弱民贫的状况,成贻宾想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家电力发展方面有所建树,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一进大学就抓紧时间拼命学习,一心想通过努力把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他一方面认真学习好基础课;一方面又非常用心查寻世界上发展电力方面的资料。当他看到英文科学刊物中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开发田纳西河水利电力资源的TVA(Tennessee VaIIey Authority,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缩略词)时,如获至宝,细心研读,并翻译成中文。然后又不断查阅建立水电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甚至连细小问题都不放过。同时他还查阅相关方面图纸及科学数据,一丝一毫都认真核对。接着他又查找英、法、苏联等世界上科学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有关研究和开发水电方面的诸多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对比,哪些最科学,哪些最先进,哪些最实用,哪些最能同我国河流的水力自然资源最接近。然后分门别类地把这些珍贵资料翻译成中文,并全部悉心保存起来,以便条件成熟就可以用来作为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少走弯路。
成贻宾物理实验报告
成贻宾有时利用假日和同学结伴到南京的长江边或燕子矶去游览。他看到滔滔江水向东流去,这些水力资源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不由想到国父孙中山先生曾提出过开发长江三峡,要在那里建立水电站为民造福的设想。这是多么宏伟的计划啊!他常常边游玩边和同学展开热烈讨论,怎样向先进国家学习,合理利用长江中的水力自然资源多建一些水电站,来解决我国的电力不充足问题。他还展望今后不但要充分利用和开发长江水力自然资源,而且要把黄河以及其他主要河流的水力资源都要开发和利用起来。
成贻宾在1948年9月21日写给未婚妻彭毓芬的信中,明明白白表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他在信中说,他的目标是:“发展中国的电力工程,普遍建立发电厂和电力网,使工业能够电气化,农业机械化,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除去贫穷和战争的因素。”他还和同学、父母、哥哥、姐姐谈及自己将来要致力于发展电力工程的志向。他们都表示支持他。父亲对他说:“你要实现远大志向就犹如人行路一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要实现自己远大志向,只有不断下功夫,才可以获得,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成贻宾时时刻刻记住亲人的鼓励和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立下的远大志向。1949年元月3日,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的:“今天最冷了,地全冻起来了,刺骨的北风要将耳朵冻得掉下来了。上午到中央图书馆看书。两本新闻局出版的,一是《电力事业》,一是《Y·V·A》。从今天起要将全部精力放在事业上,决定多读书,锻炼身体。”次日,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述:“我国电力发展非常可怜,只有等吾辈将来努力去发展了。”
成贻宾电机笔记
成贻宾电机系笔记本
此时正是淮海战役胜利以后,人民解放军即将准备渡过长江,进军江南。国民党反动派惶惶不可终日,知道末日即将来临。南京各大专院校秩序也是一片混乱,绝大部分同学不能安心学习,有的甚至回家去了。而成贻宾却仍然在学校里一面和同学一起参加政治活动;一面还抓紧时间学习。在他牺牲后,同学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不少他收集的有关美国TVA工程的资料,以及一些很难找到的有关YVA工程是否可行的论文。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他是认真的,他相信国家总有一天会富强起来,憧憬着比美国TVA还要伟大的中国YVA工程。而他能在读大学二年级还没有接触到任何专业课程时,就开始为国家的电力事业锲而不舍地进行刻苦钻研,这在当时同学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