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025年09月21日
2.2.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但是两者在层次划分、使用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在问世之初,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所以很多人认为它将在全世界迅速风行。但事实上这一局面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协议自身存在的不足。
OSI参考模型的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被用到,而表示层几乎是全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OSI参考模型把“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起来很困难。同时,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关于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在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TCP/IP参考模型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它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清楚,没能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别开。TCP/IP参考模型的物理链路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网络层次结构中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但TCP/IP参考模型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了。
OSI参考模型由于要照顾各方面的因素,使它变得大而全,所以效率很低,但它的很多研究成果、方法以及提出的概念对网络发展有很高的指导意义。TCP/IP参考模型应用广泛,但它对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