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之建立:创造问题

第二章 超越心之建立:创造问题

人类并不是由本能所引导着的,或者是由天生的知识所哺育、所教诲着的;人类倒不如说是要由自己本身来创造一切的。

——康德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本体论的知识不但不创造任何存在者,而且根本不对题地或直接地关涉到存在者。

——海德格尔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上帝直觉一个东西就创造一个东西,所以智的直觉都是创造性的直觉。

——牟宗三 《中西哲学会通之十四讲》

对于康德而言,人绝对是一个被创造物。但这却绝不表示说康德要求人完全服从因果律。相反,康德强调人的创造性,认为人类是由自己本身来创造一切的。这意味着在康德那里,长期存在的传统的上帝与人之间的价值高低位阶已经很松动了,人甚至已经可以与上帝平起平坐了。因为这个平起平坐,康德认为人类可以期望经由社会中的对抗性来建立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和基于完美的国家宪法基础上的最完美的国家制度,从而让普遍的世界历史就此拉开帷幕。[1]

然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形而上学的大厦虽然拿掉了上帝的宝座,但却又偏向了另外的现成存在者,而这种存在者在价值上的优先性,最终会把对抗性的天平弄得失去平衡。因此,海德格尔要求更加彻底地去层级化,并把那种消除层级优先性之后势均力敌的对抗、争斗本身作为建立形而上学的基础。[2]

在牟子看来,拿掉上帝的宝座是对的,但因此却将人类陷入对抗性的泥淖中,便是对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严重亵渎。人同时就是神,神的宝座应该让给人来坐。于是,牟子特别抬高心的创造性,而有了绝对的唯心论和逆觉体证的积极工夫论。

三个人三种意见。人们难免有些困惑:事情的真相究竟何在?这三个人,到底谁离事情本身最近?我们是要想办法发现他们各自的真理性,抑或只有排除了谬误才能靠近真理本身?

本章的任务,便是砍掉那枝枝杈杈的遮蔽物,而直揭牟子唯心论与工夫论的主线,并试图以此来回答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