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名词
一、常用名词
(1)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分声乐、器乐两大类。
(2)音符:表示乐音长短和高低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 2 3 4 5 6 7”七个阿拉伯数字来标记(音的长短是在音符的右边或者下边加短横线等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是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在五线谱中是用符头、符干及符尾来标记的。
(3)休止符:又称“默符”,即停止声音的符号。简谱中用“0”来标记;五线谱中用特殊的粗横线或小反逗号等标记。
(4)时值:指音符或休止符在时间上的长短,即音符或休止符的拍数。
(5)切分音:乐曲中为音乐表现的需要,把前面弱位音延续到后面的强音上,即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的音叫做切分音。如:,中间的6音就是切分音。
(6)三连音: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个长短相等的部分叫做三连音。它标记为“”,如“
”。
(7)增时线(只有简谱中有):写在音符右边的短横线,每条增时线增加一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休止符中没有增时线。
(8)减时线(只有简谱中有):写在音符或休止符下边的短横线,每条减时线减少原音符或休止符时值的一半。
(9)附点:在简谱中,写在音符右下角的小圆点叫附点。五线谱中的附点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线上附点写在右边线上的间里,如“”。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音符或休止符时值的一半。
(10)小节线与小节:乐曲中划分强弱规律的单纵线叫小节线。两条小节线之间的部分叫小节。
(11)终止线:乐曲结束处一细一粗的两条纵线叫终止线,表示乐曲到此终止结束。
(12)节拍:在乐曲中相同时值的强音与弱音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叫节拍。
(13)节奏:音乐中各种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交替进行叫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14)旋律:旋律即曲调,是按一定音高、时值和音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单声部进行叫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血肉。
(15)音程:音与音之间的高低距离叫音程。它是以“度”为单位来表示的。
(16)唱名:在乐曲中简谱的“1 2 3 4 5 6 7”七个阿拉伯数字依次唱做do、re、mi、fa、sol、la、si,其中do、re、mi、fa、sol、la、si就叫做唱名。五线谱也一样唱做do、re、mi、fa、sol、la、si。
(17)音名:用C、D、E、F、G、A、B七个英文字母来代表固定音高叫音名。它是定调的根据。
(18)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它写在调号的右面。简谱标记为等;在五线谱中,拍号中间的横线用五线谱的三线来代替,中间横线不用再写,如
。横线下面的数字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拍,横线上面的数字表示每小节有几拍。读拍号时应由下往上只读数字,切勿读作数学中的分数,如
拍子应读作四二拍子,不可读作四分之二拍子。
(19)调号:是规定整个乐曲高度(调子高低)的符号。如:1=C、1=G等。简谱中以唱名主音和音名来表示调号,记在乐曲开始处或转调处;五线谱中,调号用谱号及五线上加升降记号来表示。
(20)谱号:确定五线谱上音高位置的符号,它使五线四间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音高。谱号有三种:第一种是高音谱号“”,又称G谱号;第二种是低音谱号“
”,又称F谱号;第三种是中音谱号“
”,又称C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