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人望

一、石人望

石人望是我国著名的口琴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06年生于浙江瑾县,自幼在母亲(音乐教员)的熏陶下酷爱音乐。1928年他开始学习口琴,1929年在上海创办大众口琴会,他认为小小口琴是普及音乐教育最大众化的乐器。自大众口琴会创建以后,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事口琴音乐活动,多方努力于口琴艺术实践。无论在口琴编曲、作曲、演奏、教育和理论等各个方面,他都做出了很多宝贵贡献。

石人望是我国有名望的口琴曲编曲、作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的复音口琴音乐体系,满腔热情地把许多古今中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曲和乐曲改编为口琴曲,既善于掌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又能巧妙地运用口琴的技法把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巧妙地表现出来。在口琴编曲方面,他首创了独奏加助奏这种音乐形式,并善于运用创作中的变奏原则使主旋律得到发展、变化、丰富。他能遵循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规律,创作出优美的前奏和引子,把各乐段浑然一体地连接起来,并充分运用加花变奏和转调变奏等手法把乐曲推向高潮。他总是用灵活多变的技法来处理乐曲,从不用生硬的伴奏来贯穿全曲,他编的口琴曲,结构严谨,技法细腻,内容充实,独具特色。如《小放牛》、《凤阳花鼓》、《金蛇狂舞》、《南泥湾变奏曲》、《纺棉花》、《美丽的祖国》、《杜鹃圆舞曲》、《卡门变奏曲》等,至今仍广为流传,为口琴界所称道。

石人望又是久负盛名的口琴演奏家,他的创作就是建立在演奏实践的基础上的。由于他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而使口琴音乐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吹奏的伴奏柔和优美,清晰可辨,音色丰富,节奏性强,娓娓动听;他的气息运用得法,乐感浓郁,耐人寻味;他在漫长的演奏实践中创造了“小鼓奏法”,使乐曲变得生动活泼;他还创用了八度加手震奏法,既能表现雄壮明亮的音色,又能吹奏优美圆润的抒情旋律;他是我国口琴界研究日本首创的“小提琴奏法”最有成就的人。石人望曾参加过全国音乐周、上海之春及上海音乐界的音乐会的多次演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精湛的口琴技艺,闻名遐迩。他还荣幸地被周总理邀请到中南海演奏他的代表作《凤阳花鼓》,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口琴音乐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视和关怀。

石人望还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他从大众口琴会成立之日起几十年来,一直推行口琴音乐教育,热心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全国口琴爱好者普及口琴音乐,曾在上海各区少年宫、文化馆、文化宫、青年宫及学校口琴班、口琴队作辅导工作。他也曾到过北京、天津巡回教授口琴,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教授口琴,受到广大口琴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他的弟子桃李满天下,有的成了我国知名的口琴活动家、演奏家或音乐家;有的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为国争得了荣誉。

石人望也是我国少有的口琴理论家。他善于总结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编著出版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标准口琴奏法》、《口琴广播教材》及供自修用的《口琴吹奏法》。特别是《口琴编曲法》,是他对创作改编口琴乐曲的重要理论贡献;他还专为少年儿童编写了《怎样吹口琴》,受到我国广大少年儿童的重视和喜爱。他的许多口琴书籍如《口琴自学法》、《新编口琴演奏法》、《口琴圆舞曲》及《口琴名曲选》等在香港出版,对港澳和东南亚的口琴爱好者及口琴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石人望所有这些著作,不仅是口琴艺术理论的珍贵财富,同时也丰富了东方复音口琴音乐体系的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