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的音乐表现力

第二节 口琴的音乐表现力

通常一支口琴只有一个固定的调。普通口琴共有12种调,即C、D、E、F、G、A、B、#C、#D、#F、#G、#A。C调口琴由于简单易学适宜于普通吹奏及合奏,初学者往往选用。旧式口琴不能实现中途转调,因此常在演奏中途更换口琴。现在新型多调口琴已能实现中途转调,免去了换口琴的麻烦。一般固定调口琴有它自身的特色与优点,如F调、G调、A调等口琴发音柔和,更适宜独奏用;D调、E调口琴则发音低沉,通过辅助设施如电声或扩音器等能获得很美的演奏效果。所以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演奏者演奏时仍是通过更换口琴的方式实现变调。

口琴的音乐表现形式多见于民间音乐中,偶尔也在流行音乐如摇滚乐中使用。随着口琴事业的发展,一些严肃的音乐作曲家也开始对口琴感兴趣,逐渐喜欢上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并愿意为之创作音乐,例如D·米约的《口琴与乐队组曲》和沃恩·威廉斯的《口琴与乐队浪漫曲》。

口琴从其发明至今成为全世界演奏人数最多的乐器,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得以极广泛的流行不是没有原因的,口琴有其独具的特点:小巧、便携、发音清脆、音色优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便宜,为大众所接受。自德国人马特和莱于150多年前,在特罗辛根城创办了世界第一家口琴厂后,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亿支口琴在人们的手中。口琴经过100余年不断改进,已发展到100多个品种,且艺术表现手法也日臻成熟,吹奏方法日趋多样化,表现力更加强大并变得丰富多彩。演奏表现曲目也不再限于一般的低水平曲目,开始能够演奏高难度的优秀名曲及大型乐曲;从独奏发展到能进行重奏、合奏以及与其他乐器一道演奏。口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越来越具有自身特色的乐器。

口琴是一件易学难精的乐器,想达到登峰造极的意境还是十分困难的,学吹过口琴的人都会有所体会。口琴的吹奏有吸音和吹音之分,因为乐器本身的音孔要随曲调的进行而移动,所以要达到纯净、高清晰、流畅的演奏还是十分困难的。半音阶口琴是以固定唱名为基础进行各调音阶连接,有较高的难度。而复音口琴的半音跳奏与双音吹奏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下大工夫才能吹好。此外口琴还有一些特殊吹法,如小提琴、分解和弦等。

口琴以簧片发声,所以吹奏时要求口腔与舌位贴近簧片,这样才能使力度音色的变化、控制、处理十分细腻。

口琴的演奏潜力很大,由于它音域宽阔、音色丰富多变、力度细腻、曲调中长音的延续性好,还可吹和声、双音、三度、五度、八度,又可自带伴奏。从简易歌曲到大型协奏曲均可演奏,甚至还可以用口琴组成交响乐团。如用口琴吹奏帕格尼尼b小调协奏曲、巴赫的D大调第五协奏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还有范汉·威廉斯的口琴传奇曲、梁祝协奏曲全曲等。业内人士都知道,如果一种乐器不能演奏双音、和声、4个八度宽音域、12大小调自由半音,还有复杂节奏、快板、急板、大跳动音程,是不可能演奏上述世界顶级品位的曲目的。口琴无论从技巧深度、乐曲品位、档次、实际演奏效果上,均不亚于任何吹奏乐器,足以登上器乐演奏的高峰。不过要达到口琴演奏家的水平也是十分艰难的,甚至要付出一生的刻苦钻研和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