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02年新疆阿图什地震
1902年8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阿图什发生8.2级地震,史称喀什噶尔地震。清朝裴景福在《河海昆仑录》卷4中有此次地震的记载。
大震造成阿图什、乌恰等18个县的房屋倒塌3万多间,死伤l万多人,损失牲畜600多头;极震区内的土搁梁房全部倒塌;阿湖出现宽2米的地震破裂带;托格拉克卡拉亚尔几条沟崩塌数百至数千立方米,堵塞河谷,形成4~5级跌水,最高落差为5米。阿图什山错动,崩塌极甚;新泉如腰粗,喷水冒砂高达7~8米,甚为壮观,震后形成水泉,至今冒水不止;大震前,气候、动物异常,地光、地声等也有前兆。大震后,余震不断,延续了十年之久。
地震波及范围甚广,东起乌鲁木齐,西到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南抵和田以南,北达伊犁及俄罗斯的伏龙芝一带;共倒塌房屋3万多间,死伤1万多人,损失牲口600多头。
由于此次地震应力应变能的释放较为彻底,极震区内数十年内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